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作為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辦國,加拿大靠什麼守護綠水青山?

2017-06-05 19:02:5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徐藝源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高飛):自1974年以來,每年的6月5日都是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人與自然,相聯相生”(connecting people to nature),主辦國是連續六年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加拿大。豐富壯觀的自然遺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是加國人民引以為傲的財富,也是國家認同感的源泉。加拿大在環保方面做出了怎樣的努力才會為民眾創造如此舒適的環境?記者採訪了兩位現居加拿大的華人和一位現居北京的加拿大人,深入了解加拿大“人人參與”的環保舉措。

  垃圾分類處理嚴格仔細 提高違規成本控制污染

  已經移居加拿大的北京人郭利君説,從宏觀層面來看,加拿大對土地及生態系統的重視程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加政府對土地的整體使用規劃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做得很好,把土地分為兩種用途,一種是農業用地,第二種是城市用地,這兩種土地是不能相互轉換的,也就是説,被聯邦政府和省政府劃定為農業用地就不能再用為城市用地,反之亦然。

  郭利軍拿溫哥華舉例説,溫哥華的房子越來越高,公寓越來越多,即便是獨立的房子,院子也很小,但會建成三層,充分利用空間高度。為了保障人類的生活品質和原有的生態環境,加拿大政府不允許隨著人口的增加無限制建設購物中心或者工廠等。寧可犧牲經濟增長,也要保護生態環境,這就是為何加拿大能夠連續六年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

郭利君及其夫人(郭利君供圖)

  微觀層面上,郭利君説,加拿大在垃圾分類上的處理非常到位,每家每戶每年都要繳納房産稅(或稱地稅),這部分費用裏就含有垃圾清理的服務費用,而且每家都會配置垃圾分類設備,有兩個大桶,配有黑色蓋子的垃圾桶用於收集塑膠等不可降解或難降解的垃圾,另外一個綠色蓋子的垃圾桶用於收集廚余、草、樹葉等可降解的垃圾,這兩種垃圾必須嚴格分類。

  郭利君講述了他親身經歷過的一件事情,剛到加拿大時的某天早上,清理垃圾的工作人員曾拒絕收走郭利君家的垃圾,原因是他不小心在綠色垃圾桶裏放入了一個裝食品的小塑膠盒,儘管塑膠盒很小,但工作人員依然將垃圾桶退還給郭利君,將垃圾重新分類後才收走。郭利君説,如果當時本人不在場,工作人員會用不幹膠給垃圾桶貼一張紙條,標明未收走垃圾的原因,如垃圾未分類、超重、超出體積等。這樣一件小事讓他看到了加拿大在垃圾分類處理上的嚴格和仔細。除了工作人員用肉眼檢查以外,每一個垃圾桶上都有編號,在市政府的管理系統中可查詢,垃圾桶在傾倒過程中會掃描編號,如果掃描中連續三次出現未分類垃圾,市政府會給你發郵件提出警告,如果第四次出現,那麼所繳納的垃圾清理費用將會比別人高,通過這種制度來督促居民們做垃圾分類

加拿大溫哥華的藍天白雲(劉洋供圖)

  在控制工業廢氣方面,郭利君説,加拿大環保部門的執法力度非常嚴格,若出現超標排放,沒有定期備案,或者在環境監測部門的檢測中出現一次不達標,開出的超級罰單,罰款數額之高足以讓一家工廠關門。一些非政府組織也會參與到減排減污等公益活動中,其中不乏環保專業人士,一旦發現工廠有排污超標的情況會將其舉報,後果同樣嚴重。違規成本之高,有效控制了工業污染的排放。

  讓郭利君感觸頗深的,是加拿大十分重視對環保意識的培養。今年30多歲的郭利君已經是兩個兒子的父親,他説,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兒子所在的學校,老師會有意識地教小朋友如何正確處理垃圾,比如通過給宣傳畫填色,完成後拿回家給父母貼在家裏,來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此外,在城市中的社區中心,有各種各樣指導人們垃圾分類、節約用電、提高取暖效率的小冊子,都以輕鬆的、圖示化的、講故事的方式來呈現,對民眾來説很容易接受。

  對隨手扔大件廢棄家電傢具或者不按照市政府收垃圾時間隨意傾倒垃圾的,市政府每年需拿出300多萬資金來處理此類廢品。事實上,政府允許每年有兩件大件廢棄物品,如果超出這個數量,則需要打電話給第三方公司來處理,但需要付費,因此很多居民會自行丟棄。為了應對這個問題,每個城市都會有反對這種行為的運動,呼籲人們互相監督。用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社區民眾參與進來,以“為了我們的社區,為了我們的城市,為了我們的國家”為口號,增強民眾的國家自豪感和對加拿大的認同感,讓民眾更好地參與到國家治理中來。

  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破壞環境會遭抗議

  曾經在加拿大攻讀碩士雙學位的中國學生劉洋,如今已經成為一名在加拿大工作的白領。回想起初到加拿大的感受時,她説:“2013年9月剛到加拿大的時候,感覺環境很好,空氣新鮮,綠色植物充足,比較乾淨。在飛機上就能看到地面豐富的綠色植被,還有河流也很乾淨。我覺得人們的環境意識非常好,政府要求每家每戶必須垃圾分類,而且會派人每週挨家挨戶回收垃圾,分類很仔細。如果不按照要求分類,比如飯盒直接扔掉的話政府可能會罰款;其次就是對於可能破壞環境的政策,市民們會遊行抗議,比如之前政府一直説要修油管,大部分人都反對這一做法,因為修油管會破壞環境。”

身在加拿大的劉洋(劉洋供圖)

  劉洋説,在辦公環境中,也處處可見加拿大人的環保意識。比如在印表機旁邊會有專門的紙盒回收紙張再循環利用,而且數字化時代,能夠數字化的就不用紙張,比如舉辦大型活動,有時候現場都很難找到紙質的材料,大部分是用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劉洋還強調,在加拿大,室內是絕對沒有人抽煙的。 

  生活在加拿大,隨處都能看到小動物。劉洋説,居民後院經常會出現浣熊、熊、松鼠等野生動物,有大量可以遠足的森林,還有很多自然公園。這可以説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寫照。

憑此卡可免費進入國家自然保護公園(劉洋供圖)

  今年的世界環境日將是加拿大150週年國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慶祝世界環境日,加拿大政府決定在2017年免費開放所有國家公園。

  政府重視環保教育 環保意識深入國民

  現居北京的自由撰稿人Doris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加拿大人。她説,加拿大能夠成為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辦國,是因為加拿大有絕美的自然風光,而且環保意識早已深入加拿大國民的心中,而這都要歸功於教育的作用。Doris説,“我上小學的時候,環境保護是學校課程中的一部分。我們學習如何循環利用廢品,老師會教我們用家中能夠找到的塑膠瓶或者塑膠袋做玩具,學校還組織我們一起去學習清理社區。”

  Doris説,加拿大人保護環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很多超市有這樣的活動,如果消費者循環使用塑膠袋或者自己帶購物袋,就可以讓商店打折,這是一種很好的激勵人們少用塑膠袋的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食品商店還使用電子帳單來減少紙張的浪費。及時關掉電視機、離開房間時隨手關燈,盡可能用步行、自行車代替開車等,已經成為加拿大人的生活習慣。Doris還提到,加拿大人會將不需要的衣服捐贈給慈善機構,衣服本身也是化學製品,一來可以保護環境,二來可以幫助那些需要衣服但又買不起的人。

加拿大的自然風光(劉洋供圖)

  對於民眾較強的環保意識,Doris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通過教育培養形成的,“比如上大學的時候,我們都騎自行車去上課而不是開車;樓內走廊上的垃圾桶貼著‘可循環利用’或‘不可循環利用’的標簽;將喝完的酒瓶還給商店可以返錢等,都是鼓勵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方法。”她説,在加拿大還有很多非政府組織發起環保運動,呼籲和教育人們保護環境。

標簽:海聞社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