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我眼中的古巴(上)——經濟改革帶來的生活巨變

2017-06-16 09:18:3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黃蓉

  筆者2007年至2014年間在古巴學習生活,又在2017年再次來到古巴。這十年間,發生了古美建交、卡翁去世、鄰國委內瑞拉持續動蕩波及古巴等重大事件,筆者有幸真實體驗,密切關注在上述重大事件背景下古巴社會方方面面的變革進程。

  如今,漫步哈瓦那街頭,老人們依然拄著柺棍,手持配給卡,在街角食品店排隊等待麵包出爐;青年男女穿著靚麗,發沾啫喱,朝氣蓬勃地出門打拼,孩子們身著統一校服,係著領巾,在老師的帶領下排隊過街……一切宛若從前,然而來自邁阿密的豪華郵輪的入港,北美航班的降落,香奈兒的時裝秀,《速度與激情8》的追車,教皇、美國總統的造訪……卻仿佛努力昭示天下,一切都在悄無聲息地巨變著。

  審時度勢的政策,與時俱進的節奏,勇往直前的步伐,風雲變幻的時局,將帶來進步還是倒退,繁榮還是混亂,令人不得不心生牽掛,拭目以待。而眼下,我們完全可以從住房、個體戶、通訊、文娛生活等變化的細節中窺見端倪,展望未來。

一輛美式老爺車正駛過黑旗廣場後的美國駐古巴大使館。2015年之前,這裡是美駐古利益代表處。它前面的廣場上是無數巨大的旗桿,古巴人民常常在這裡集會,升起黑旗向美國抗議。如今旗桿上已經沒有黑旗,而圍墻內的星條旗高高飄揚。趙冠嵐供圖

  古巴的住房政策演變

  革命前的古巴,很長一段時間是屬於殖民權貴的樂園,他們住在豪宅裏,推開百葉窗,便能看見綠樹成蔭的種植園,而土著和混血後裔卻大多只能分享狹窄的街道公寓,或者作為奴隸或傭人寄居在富人的莊園裏。革命勝利後,古巴政府推出一系列打破階級,追求公平正義的住房政策。那些西殖時期的府邸、美殖時期的莊園,變成了機關、學校、博物館,那些豪華酒店和公寓成為了人民的共同財産,在前蘇聯的援助下,大型現代化體育館、電影院、醫院、住宅樓更是拔地而起,人們憧憬著美麗舒適的家園。

哈瓦那街頭的古老住宅,已經飽經風霜,年久失修。趙冠嵐供圖

  然而,隨著六七十年代國際局勢的風雲巨變和古美關係的迅速惡化,美好的夢想只能化為泡影。長年的禁運和制裁使得資本、原材料、勞動力、技術始終緊缺,老建築年久失修,新建築建設緩慢,人口增長,歲月消磨,現有資源大量消耗,得不到補充,而21世紀初的幾場颶風災害更是使得國民經濟遭到重創,大量資源被投入到災後重建中,國家住房建設計劃幾近擱置。據古巴國家住房研究所統計,超過300萬戶家庭中,僅有六成的家庭住房狀況堪稱良好。在哈瓦那幾乎隨處可見坍塌的老建築。新建的大樓大多都提供給了政府機關、學校、醫院以及對外盈利的酒店和商業中心,城市居民居住條件非常惡劣,沒有門窗、屋頂、地板漏洞、樓梯坍塌、線路報廢均是常態。村鎮還保持著過去的生態,基礎設施極為落後。

古巴房屋和停在房前的老爺車。來源:東方IC

  2010年3月起,近百名專家對古巴住房問題及政策展開問卷調查,就住房所有制、城市用地、住房生産與分配、住房融資與補貼等方面的重要問題展開全民討論,10月,《古巴社會經濟綱要草案》公佈,提出增加住房買賣和轉讓的靈活性,促進非國有住房建設及無補貼建材銷售。2011年,古共六大頒布《黨和革命的經濟與社會政策綱要》,其中292-299條款詳細明確了解決住房問題的政策綱要。大體思路為先維護,後建設,先城市,後農村,先增産,再分配,非國有,重建材,活市場,增補貼。自此,政府正式放開居民個人住房買賣禁令,並頒布了多項促進古巴住房建設和分配的細則。2011年12月,政府決定向個人提供8萬古巴比索建房補貼;2013年6月,古巴部長會議委員會通過7387號決議,為每戶改建房屋新增5000古巴土比索的運輸補貼;國有不動産承租人、棚戶居民、維修建設25平米住房單位或試圖解決管道破損問題的居民也可申請資助,此外,還允許居民在外匯商店購買建材産品;2017年5月11日,《古巴房産法修訂案》開始施行,新政策將使受損房屋及自建民居獲得政府補貼,包括向自然人提供補貼、國有在建不動産項目轉由私人續建完工和受災房屋産權認定及永久化、合法化等內容,此外還涉及國有及政府補貼建造房屋産權轉讓以及房屋捐贈或買賣衍生的計稅問題。

  一系列新政,瞬間調動了無數民眾的積極性,他們爆發出強大的熱情,自己動手,興建家園。較低的起點,未來10年極大的需求,使得近年來古巴房産交易量穩步增長,古美關係正常化以後,大量涌入的遊客及資本更是催生古巴本地房地産市場如雨後春筍般迅猛發展。

  私營經濟逐步開放,餐飲、旅遊發展可喜

  2010年,古巴改革新政公佈第一個月,發放的首批個體營業執照中,就有將近四分之一涉及餐飲業。上世紀90年代,法律還規定,私人開設的飯店不能超過6張餐桌,服務員不能超過五名。自政府為私營經濟“鬆綁”以來,餐飲業呈現的繁榮景象簡直讓人耳目一新。如今,哈瓦那街頭各種各樣的時髦快餐店、豪華咖啡館、高檔西餐廳不斷增加,相較于過去數目有限的幾家國營餐廳,産品種類和服務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身材火辣,熱情奔放的服務員;笑容可掬,技藝精湛的大廚;加勒比傳統美食、中餐、瑞典菜,俄羅斯菜,法國菜,意大利菜、日韓料理,花樣繁多,令人嘆為觀止。

冰激淩店裏聖誕打扮的女服務員,趙冠嵐供圖

  行走在哈瓦那,你既可以選擇花幾美元在老城區家庭作坊式咖啡廳來個麵包夾煎蛋,再來杯鮮榨番石榴汁,也可以預定Miramar富人區高檔酒店的燭光晚餐,就個人消費而言,在這兩個地方用餐消費差價可達30倍之多;如今,餐廳老闆們仍面臨一些實際困難,比如個人還不能向銀行申請貸款,無法順利從正規批發市場進購原材料等,也經常會聽見有人抱怨説,店面越來越多,競爭異常激烈。不過越來越好的政策和大量涌入的遊客,依然可以讓人看到大大的希望。

古巴街頭的小吃攤,趙冠嵐供圖

  餐飲業的改革離不開古巴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據拉美通訊社2016年7月7日哈瓦那報道,古巴旅遊部部長曼努埃爾•馬雷羅在第八屆全國人大七次會議的公共服務委員會會議上透露,當年上半年赴古旅遊人數達214.76萬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長11.7%。面對遊客數的大幅上漲,馬雷羅指出,目前古巴旅遊業的一項重點任務就是要提升食宿接待能力。為此,亟需儘快落實從國家到個體層面新開發16000間客房及700家餐館的提案。

在景區攬客的古巴船夫,曾鍇供圖。

  司機赫爾曼,畢業于哈瓦那大學經濟係,曾是政府機關的公務員,12年9月向領導提交了辭呈,下海承包起私營計程車(Máquina)。辭職前,因為工作表現突出,領導一再挽留,然而他還是義無返顧,“家有父母,現在還談了一個女朋友,要是將來有了孩子,處處都是開銷,不得不想點辦法。”就這樣,他從黑市淘來各種零件,把父親那輛五十年代的紅色雪佛蘭老爺車改造翻新——發動機是三菱的,噴油嘴是標致的,剎車片是通用的......拼湊達標,上街攬客。與公立租車行不同,哈瓦那市區大概有三四十條這樣的私營線路,根據路程遠近,乘客可以自由選站,招手拼車,服務類似國內的小巴,人均單程價格在0.25CUC-1CUC(1.5元——6元人民幣)之間。“現在我每天大概工作十個小時,除去成本,一天可以凈賺50CUC(300元人民幣)左右,週末則會更多,一天的收入就是以前一個月的兩倍!雖然辛苦,但感覺充實”。赫爾曼非常滿足,而且還每天溫習英語,因為他漂亮的老爺車有時候還會接待外國遊客,小費更高。(注:古巴實行貨幣雙軌制,土比索CUP用於國內流通,而紅比索CUC相當於外匯券,可兌換國際國幣。)

古巴的私營計程車很多都是老爺車改裝而成。來源:東方IC

  過去,古巴居民如要出租自己的房屋給外國遊客,必須向政府申請,價格一律是每天10-30CUP。漫步哈瓦那街頭,那些挂著藍色船錨標誌的居民住房便是合法民宿。然而,在信息技術落後的時代,房主只能被動等待旅客上門,自己卻很難主動發出廣告,供需關係難以協調。2016年三月,美國線上旅行房屋租賃服務商Airbnb獲准為全世界的旅行者提供在古巴的私人房屋租賃服務,要知道這在前幾年的古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無數房主開始為自己的小家拍照,通過互聯網向全世界發佈廣告,更多的遊客可以深入民間,體驗古巴人最真實的生活。

  有知識,有文化,懂外語的古巴人,做起了倒爺,和外國人合資,做起旅店、旅遊、雪茄、原材料進出口的生意,而對於那些沒有機會接觸外國人的創業者來説,街邊披薩店、炸雞店、冷飲店、手機修理店、縫紉店和家庭作坊等,門檻低,上手快,也成為了創業首選,只要選址合理,生意基本都不差。目前,古巴個體戶數量已經超過50萬,6年前,這一數字僅有15萬。他們活躍在旅遊、餐飲、房屋租賃、交通、銷售等行業,成為近年來經濟改革的積極分子。私營經濟的發展不僅讓一部分古巴人“先富起來”,也為古巴社會經濟生活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作者:曾鍇,趙冠嵐)

標簽:海聞社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