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迪慶】尼西木碗希望吸引更多年輕的目光(組圖)

2017-06-16 10:21:1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倉庫裏的木碗半成品  攝影:王霆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霆):夫妻不共碗,父子不共碗,母女不共碗,兄弟不共碗,即便是出門在外,抑或是串門做客,都帶著自己的碗。不僅如此,男女用碗也有明確的區分。男式碗矮寬,女式碗細高。至今,許多藏族家庭依然沿襲著這樣的傳統。他們用的是一種主要以杜鵑木、楓木、黃楊木的樹瘤為原材料,經過12道複雜的手工工序製作成的木碗。其中,以香格里拉市尼西鄉上橋頭村出産的木碗最為有名。

  現年48歲的魯茸卓瑪是上橋頭村的木碗製作工藝代表性傳承人。她19歲開始學習尼西木碗製作,近三十年來由她製作的木碗數量,連她自己也數不清了。但她依舊清晰的記得,當年自己用了整整四年的時間,共做壞了近千個木碗,才成為一名合格的木碗製作手工藝者。從打磨,到蒸煮,再到上漆,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製作者有足夠的經驗和耐心。

  魯茸卓瑪家現在已經有成熟的製作團隊、穩定的銷量,不錯的收入。她對自己的生活感到非常滿意。但同時,她也提出了自己的擔心。隨著社會的發展,大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離開農村到城市發展,而尼西木碗製作的複雜工藝、相對較高的付出和微薄的收入,讓許多留守農村的年輕人對其敬而遠之。作為代表性傳承人,她的兒子選擇了從事其他行業。對此,她並沒有強求。她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能關注尼西木碗,讓這一項世代相傳的傳統手工藝能永久的傳承下去。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