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專家:期待美國各界進一步了解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2017-06-21 10:03:0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查道炯(右一),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副總領事張美芳(右二),國家開發銀行國際金融局局長梁惠江(右三),彭博電視主持人大衛•威斯汀(左三),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左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翟崑(左一)出席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和彭博新聞社舉辦的“一帶一路”媒體研討會。(圖片:由彭博新聞社提供)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錢珊銘):當地時間6月20日,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專家學者團赴紐約與美主流媒體及部分駐美華文媒體就“一帶一路”議題展開交流研討。中方專家表示,希望美國各界客觀認識和了解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方也歡迎美方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同為拉動世界經濟發展作出努力。

  20日,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和彭博新聞社在紐約彭博慈善基金會共同舉辦“一帶一路”媒體午餐會。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專家學者團在會上與彭博新聞社、《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Buzzfeed等美國主流媒體以及部分駐美華文媒體就“一帶一路”議題展開了交流。來自中國高校、智庫、金融界的專家學者從不同側面闡釋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核心理念、合作思路及合作重點等,並就美國媒體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解答,美方與會者表示受益良多。

  國家開發銀行國際金融局局長梁惠江在會上介紹了今年5月14-15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相關成果,並通過列舉具體的項目和數據詳細闡述了“一帶一路”倡議的五大主要內容,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梁惠江指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為全球經濟找到新的發展動力:“‘一帶一路’倡議是以發展為目標的項目。中國願與世界分享自己的經驗,為世界經濟發展找的新的動力源泉。”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查道炯在會上指出,雖然美國各界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了解程度不一,但事實是美國已經參與到 “一帶一路”中來了,這在全球範圍內釋放了積極信號。查道炯説:“美國確實已經參與到‘一帶一路’中來了,因為這個倡議的根本著眼點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尤其在中亞、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欠發達地區拉動新的需求。中美兩國能夠攜手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對世界各國來説都是個好消息。”

  查道炯指出,中美兩國在“一帶一路”上的合作應該是全方位、多領域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4月的“海湖莊園會”為中美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在國家層面展開闔作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中方也歡迎美國商界的積極參與,期待來自華爾街的金融支持,以及來自美國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正確解讀和客觀報道。 

  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指出,美國媒體對“一帶一路”的解讀中存在兩大誤區,一是誇大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動因,二是低估中美在“一帶一路”倡議上合作的可行性。事實上,中美兩國過去,現在,將來在各領域都可以是很好的合作夥伴。王文説:“中國一直以來都堅定支持現有的國際秩序,而這些國際秩序大多都是由美國在二戰後建立的。 現在,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歡迎美國積極參與。事實上,中美之間在‘一帶一路’下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勞動力等方面都具備優勢,而美國在安全、管理、融資等方面能夠與中國進行優勢互補。”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翟崑表示,中美雙方未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將會有更多的交集,而現階段需要讓美國民眾更多地了解“一帶一路”並抓住參與的時機。翟崑説:“美國並不是‘一帶一路’的共同建設國,但中國特別希望美國能參與到‘一帶一路’當中來,作為第三方或作為利益相關者。中國和美國之間合作項目可以非常具體。例如雙方媒體之間的合作,可以鼓勵美國主流媒體,包括彭博新聞社,《紐約時報》等更多地去了解中國的‘一帶一路’,中國的媒體也可以向美國多做這方面的報道。雙方的公司也可以積極推進合作,因為‘一帶一路’建設很多都是基礎設施項目。美國有很多跨國公司都可以做這些項目。所以説,合作領域是非常廣的。現在最關鍵的是讓美國更多的精英和民眾去了解‘一帶一路’,了解‘一帶一路’下具體的合作,看美國如何介入進來,讓大家一起發揮作用,這樣的話也能給美國製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針對部分媒體代表在會上提出的中國界定“一帶一路”成功的衡量標準,查道炯教授指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 倡議與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有許多相似之處。中國雖然提出了倡議,但並不負責為參與各方設立具體的經濟發展目標,中國也從未設立任何必須完成的目標清單。中國推動“一帶一路” 建設完全基於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

  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副總領事張美芳參與了此次會談。

標簽:一帶一路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