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三年後再訪德國 中德關係成為互利共贏的典範

2017-07-05 18:17:2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4日傍晚抵達柏林,開始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表示,期待同德國領導人一道,為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發展明確新目標、規劃新方向,推動中德關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中德1972年10月11日建交。近年來,兩國高層互訪頻繁,雙邊關係發展水準不斷提升。2004年5月,雙方宣佈建立具有全球責任的夥伴關係,並建立兩國總理年度會晤機制。2014年3月中德關係進一步提升為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倪月菊認為,中德兩國作為世界重要經濟體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共同擔負著重要的責任,這正是2014年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的初衷。

  隨著兩國高層的定期互訪,雙方的政治互信不斷加強,中德經貿合作也隨之更加深入。倪月菊説,目前,中德兩國的政治和經濟關係都進入了“蜜月期”。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德國,是他時隔三年再度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這在中國外交實踐中不多見,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德國和中德關係的高度重視。

  在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習近平主席在德國主流媒體發表題為《為了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的署名文章。文章説,中德務實合作不僅在中歐關係中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也成為全球最重要經濟體開展互利共贏合作的典範。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説,中德合作之所以被稱為典範,是因為兩國的互補性特別強,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國,佔中國對歐盟貿易的三分之一,德國也是對中國轉移技術最多的發達國家,兩國都不斷把各自國內的改革進程加以對接,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也學習借鑒了德國的經驗,兩國也都是貿易順差大國、外匯儲備大國,國際上都支持全球化,都反對單邊主義。

  倪月菊表示,習近平主席所説的中德關係的新目標和新方向,一是在全球治理領域加強合作,發揮引領作用。二是以“一帶一路”為平臺,探索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路徑和模式。三是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助力中國轉型升級。

  王義桅對國際在線記者表示,歐洲指望德國,而中國在各個合作大國中,對德國也抱有特殊期待。德國的作用是美、日、俄都不可取代的。但兩國之間也存在差異,德國強調高標準的全球化,跟我們想建設發展型的全球化是有所不同的。

  “默克爾如無意外,9月將贏得大選,第四次擔任德國總理,習主席是有意和她共謀未來。”王義桅説。

  對於中德之前尚存的問題,倪月菊説,目前,中德經貿合作中面臨的一個較大挑戰還是貿易摩擦較多。特別是歐盟尚未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意味著今後在WTO框架下,中國還會遭遇來自歐盟的“雙反調查”。 此外,雙方在市場開放、知識産權、國有企業等問題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分歧,若不能妥善處理的話,未來兩國在這些方面的爭執依然會不斷。“為了盡可能消除這些問題的影響,除了要在高層加強溝通外,還要加強民間交流,以增進中德交往的民意基礎。”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