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應對人口萎縮和老齡化,日本把希望寄託在了機器人身上

2017-07-12 11:46:3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聶崢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楊歡):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已成為當今世界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低生育率和老年人口的增加,不僅會加劇政府的財政負擔,而且會制約一國的經濟增長,造成勞動力供給減少、創新能力減弱、消費需求降低等問題。

  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佔比達到27%。作為應對措施,日本一直在積極探索利用智慧科技,解決勞動力短缺、無人養老等問題。日前,記者隨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TCS)組織的“中日韓三國媒體採訪團”走訪了日本東京的多家機器人研發企業和高校研究所,得以一窺日本依靠機器人應對老齡化的經驗和成果。

  老齡化倒逼日本大力研發機器人

日本社會的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

  “日本是一位上了年紀的世界公民”——美國彭博新聞社的報道生動地描述了日本嚴重的老齡化問題。走在東京街頭,經常能遇到白髮蒼蒼的服務人員,他們有的是清潔工,有的是地鐵工作人員,還有的是計程車司機。日本職場上的老年人如此之多,一方面源於日本人自立不依靠別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也和日本社會老齡化的現實有關。由於老齡化日趨嚴峻,養老金的發放成為日本政府的一大負擔,也令老人普遍缺乏安全感,現實的生活壓力是日本老人選擇繼續工作的一大原因。

  根據日本總務省近日公佈的數據,截至2017年1月,日本總人口為1.26億人,較2016年減少30多萬人,已是連續8年減少。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3411.64萬人,佔總人口的27%,連續3年是未滿15歲人口(1594. 55萬人)的2倍以上,少子老齡化的差距在持續擴大。預計未來50年,日本總人口將萎縮1/3,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升至40%。

  面對勞動力減少、人口高齡化的嚴峻現實,日本政府選擇借助科技創新來化解這個社會問題,即在各行各業引入機器人來代替人力。這在外界看來是一項大膽、超前的策略。

  日本本田公司2000年研發出的倣人機器人“阿西莫”(Asimo),是全球第一款具備人類雙足行走能力的機器人。它可以在不平整的路面上平穩地行走,能單腳跳躍、爬樓梯。它會跑步、踢球、跳舞,最新版本的“阿西莫”還能端茶倒水、做手語。(視頻拍攝:楊歡)

  2015年1月,日本發佈“機器人新戰略”,提出了“世界機器人創新基地”、“世界第一的機器人應用國家”、“邁向世界領先的機器人新時代”三大核心目標,並制定了詳細的“五年計劃”。“計劃”將圍繞製造業、服務業、農林水産業、醫療護理業、基礎設施建設及防災等主要應用領域,展開機器人技術開發、標準化、人才培養和法規調整等具體行動。

  2016年1月,日本政府頒布的《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了“超智慧社會5.0”戰略,認為“超智慧社會”是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高度融合的社會形態,同時將人工智能作為實現“超智慧社會5.0”的核心。

  2017年5月30日,日本政府召開了未來投資會議,公開了2017年的成長戰略草案,其核心內容是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起爆劑,瞄準“第四次工業革命”。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會上表示,“處於少子老齡化的日本可以不再擔心失業問題,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將得到充分利用”,顯示出日本在人工智能領域繼續推進改革的意向。

  倣人機器人幫日本商場“拉客”

倣人機器人在東京的一家商場裏做導購  攝影:楊歡

  日本是舉世公認的機器人大國,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機器人的應用。日本的機器人使用密度和保有量居世界領先水準,截至2014年,日本工業機器人保有量約為33萬台,密度339台/萬人。在技術研發方面,日本也走在了發達國家的前列,類似精密減速機這樣的機器人核心技術,長期被日本幾家大企業壟斷。

  然而,近年來受美國重振製造業、中國大力投資智慧製造的影響,日本的機器人産業感受到外部的壓力。為了搶佔技術制高點,同時解決當前最迫切的老齡化問題,日本開始把機器人戰略重心從工業機器人轉向服務型機器人。鋻於市場前景廣闊,不少企業也爭相投資該領域。

  服務型機器人包括專用服務機器人和家用服務機器人,它們可以從事維護保養、修理、運輸、清洗、保安、救援、監護、接待以及醫療、養老、康復、助殘等工作。

  提起服務型機器人,就不能不提日本電信巨頭軟銀集團在2015年推出的人形機器人“佩珀”(Pepper),它是軟銀及其子公司Aldebaran聯合研發的一款基於雲端大數據、可以識別人類情感的機器人,如今它被應用於商場導購、餐廳接待、車站問詢等領域。

“佩珀”可以識別人的面部表情和聲音,進而判斷人的情緒。 (視頻拍攝:楊歡)

  國際在線記者在位於東京的軟銀集團總部採訪時,親眼見到了這款高智慧機器人。它的高度相當於一個8歲的孩子(140釐米),靠底部的輪子移動,其配備的感測器和攝像頭可以提供周圍環境以及與他交流的人的信息。“佩珀”可以用20種語言跟人交流,當記者用英文向它問好時,它會將頭轉向記者並轉動大眼睛,回應記者的問候。它能理解人類基本的面部表情,如快樂和悲傷;還可識別人類説話的內容、音調和語氣,並綜合這些因素判斷你的情緒。基於雲端技術,每一個“佩珀”都可通過雲計算分享數據,實現自我學習。

  “佩珀”相當於一個大型智慧手機,在它胸部位置的平板電腦裏,儲存了多個應用程式,包括遊戲、唱歌、講故事、智力測試、菜譜等等。現場用來演示的“佩珀”給記者朗讀了一段灰姑娘的故事,繪聲繪色的語調結合柔美的背景音樂,聽起來非常有趣。

在“佩珀”胸部位置的平板電腦裏,儲存了多個應用程式。 攝影:楊歡

  軟銀聲稱“佩珀”在服務業的應用大有可為,它可從事醫療護理、照看小孩、購物諮詢、産品展示、餐廳接待等工作。目前在日本的一些大商場,都能見到“佩珀”的身影。“佩珀”的售價為19萬8000日元(約合1733美元),企業租用“佩珀”的租金是550美元/月。據軟銀機器人內容行銷負責人Kazutaka Hasumi介紹,“佩珀”進入商場對提升商場的銷量很有幫助,因為顧客跟一個人形機器人打交道會減少距離感。

  醫療護理類機器人應用空間廣

  醫療護理類機器人是日本服務型機器人開發的另一個重點。豐田公司研發的“人類護理機器人”(Human Support Robot)已經在日本的一些醫院開始試用。這款機器人可以幫助老年人、病人和殘疾人完成類似開門、吃飯、喝水這樣的日常瑣事。機器人的機身中裝有可折疊的機械臂,能夠撿起地板上的物體,還能從架子上拿東西。其頭部安裝的平板電腦具有視頻通話功能。使用者可以通過平板電腦遠程操控HSR機器人。

豐田公司研發的“人類護理機器人”

  日本機器人的研發採取産、官、研相結合的方式。高校研究機構和智庫在機器人産業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國際在線記者在東京走訪了最早在日本從事機器人研究的早稻田大學。在“未來機器人學研究機構”(Future Robotics Organization)的實驗室,記者看到了一款身形高大的倣人機器人。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名叫Twendy-One的機器人將用在老年看護和病殘護理領域,它可以像專業的護理人員一樣喂人吃飯、端水杯、做清潔、扶人起床。

  Twendy-One的力氣很大,一隻手臂可以承重34公斤。它有靈活的關節,可以在47個方向上自由移動。它的每只手有247個感測器,其手指上的“指甲”可以使其做出拿吸管這樣的精細動作。Twendy-One開發于2007年,目前還沒有投入商用。

  富士軟體公司2010年推出的PALRO是另一款用於老年護理的倣人機器人。PALRO的名稱來自“PAL”(意思是“朋友”)和“RO”(機器人,robot的前兩個字母)。它不僅能回應人的聲音,還可以識別並記憶人的臉,主動與人説話,其體內裝有多款娛樂應用,可以幫助老年人排解孤獨感。現在,PALRO被日本養老院、老人保健中心等引進的實例不斷增加。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Sumitomo Riko公司研發的護理型機器人ROBEAR 長著一張超萌的大熊臉,其可愛的外表減輕了人類對機器人的陌生感。它致力於幫助那些行動不便的人,其雙臂可以承受80公斤的重量,它能用輕柔的動作將人類抱起或放下,或者是幫助其站立起來。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Sumitomo Riko公司研發的護理型機器人ROBEAR

  而上文提到的人形機器人“佩珀”也開始應用於醫療服務領域。日本福田産業株式會社開發了一款APP,可以使“佩珀”接受病人的需求。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測試“佩珀”幫助腦損傷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功能,其目的是讓機器人具備與病人溝通、輔助病人生活的功能,幫助病人在手術後更好地康復。

  服務型機器人的重點課題:更好地理解人類需求

  2005年舉辦的日本愛知世博會被認為是日本服務型機器人迎來大發展的分水嶺。在那之後,日本政府加大了對服務型機器人研發的投資。如今,這類機器人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越來越多見,其功能也越來越多元化。比如,現在不僅有可以照料老人的家政機器人,還有能夠做飯的廚師機器人、能幫人洗碗的機器人、會疊衣服的機器人等等。日本經産省預估,到2035年,日本服務型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26億美元,是2015年的13倍。

  但日本服務型機器人距離完全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駐東京分析師 Yukihiro Goto在接受BBC的採訪時説:“各種功能的機器人已經初具雛形,但是市場還沒有完全鋪開,其中一個原因是價格問題。這些機器人賣的不便宜,另外技術也不是完全成熟。”

日本大阪大學智慧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石黑浩設計的美女主播機器人Otonaroid  攝影:楊歡

  機器人的安全性也受到業內人士的關注。日本機器人協會管理事業部總監Shigeaki Yanai在接受科技網站roboticstomorrow.com的採訪時指出,機器人與人交流、陪伴人的生活,安全性是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他舉例説,對人來説,上下樓梯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對機器人卻是很大的挑戰。另外,機器人習慣於精準的重復性動作,如果隨機分配不同類型的工作,可能會讓機器人手足無措。所以,對外界變化做出靈活響應的程式開發,是服務型機器人成功的關鍵。“日本對於服務型機器人的開發重視硬體設計,因此出現了各種構造、各種外形的機器人。但創造機器人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考慮市場能否接受。”

  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山川宏(Hiroshi Yamakawa )對國際在線記者表達了他對機器人如何更好地服務人類的思考。“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服務型機器人更好地理解人類的需求,比如,傾聽老人的訴求、逗老年人開心。”他補充説:“人類不會被機器人取代,後者的作用是幫助人類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標簽:海聞社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