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龍勝村民陳明光:用光影還原民族文化

2017-07-25 09:40:0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72.100.100.3-temp-9500041-1-9500041_1_1_d1273b19-d855-41a0-951f-2b9941b5df95

陳明光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邢盛妍):若想了解一個民族的特色文化,很多人願意走進當地的博物館裏去瞧一瞧,從陳列著的一件件靜態文物或剪影裏,探尋那份獨有的文化記憶。然而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裏,當地少數民族居民把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最平實的生活狀態演化成了一種活的文物——用現代的影像手段來記錄傳統的文明。 

  “廣西的生態博物館從2003年開始,跟著(廣西)民族博物館一起籌建,(並)開始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目前,主要推動的工作是‘文化記憶工程’。所謂‘文化記憶工程’就是用錄音、錄影、文字等手段,把生態博物館社區的一些文化紀錄下來,(目前我們採取的)主要的手段是紀錄片。”

  廣西民族博物館研究二部的麥西主任提到的生態博物館,就是廣西民族博物館十分“接地氣”的一次創新。在少數民族文化聚集地,規劃部分傳統村落作為生態博物館的保護區。保護區範圍既是村民生活社區,又是傳統文化得以保護、展示、傳承的平臺。在這裡,居民生活中每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細節,都能成為民族文化最原生態式的收藏。

  然而在生態博物館社區裏用影像記錄文化片段的拍攝者,不是專業的攝影師,而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少數民族居民。從2010年起,廣西民族博物館每年都舉辦培訓班,向生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和當地村民介紹攝影攝像技巧和文化保護相關知識。

  麥西認為,不管是對工作人員或是普通百姓來説,開設培訓班都是對當地少數民族文化良好傳承的一種有益促進,“有兩類人群對於文化保護會發揮很大的力量:一個是年輕人,喚醒他們對於民族文化的熱情,對於文化的傳承大有裨益;另外一類是村民,他們對自己的文化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信與自豪感,他們做文化傳承也是不成問題的。所以我們想從這兩個方面著手。”

  為深化“文化記憶工程”,廣西民族博物館以自治區內10個民族生態博物館所在社區為依託,向社區居民積極推廣“鄉村影像培訓計劃”。現年60歲的陳明光就是其中的一位優秀學員。他是來自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的農民,因為熱愛攝影,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拍攝當地民俗和風景照片。2014年,他參加了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辦的“鄉村紀錄片創作技能培訓班”,在那裏學到了圖片和視頻拍攝技術後,現在的他,總喜歡帶著自己的設備走進村村戶戶,把當地特有的風俗傳統用影像記錄下來,“我是壯族的。(壯族)民族文化在我們這個地方有唱山歌的,當地的群眾也非常喜歡我們幫他們記錄下來,讓他們祖祖輩輩都能看到,留作紀念。現在我拍出來那麼多的山歌文化,(有)三五年以前拍出來的東西,(可是)現在就有很多的老人家都不在了。對於青年人來説,這個非常有意義。”

  收錄在2016廣西民族志影展中的作品《馬海村手工造紙》就是由陳明光拍攝剪輯的。該片講述的是明朝萬曆年間遷徙到龍勝和平鄉馬海村定居的壯族人,所保留的傳統造紙術。整個拍攝過程歷時兩年,從選料到最終成紙的15個環節72道工序,每個過程都必須仔細拍攝,耗費不少時間和精力,但是陳明光卻一直堅持了下來,“我是一步一步地學。(雖然)我文化有限,小學畢業的,(但)就是喜歡、愛好搞攝影、攝像。(要想)辦法把這個民族文化,去給他挖出來。現在只有我才能把這個搞出來,當地的群眾都羨慕我。我從頭到尾都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來,還是很不容易的。”

  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結婚、壽酒等都是很重大的傳統活動,也時常在村裏舉行。陳明光老師也成為了村裏大小活動的招牌攝影師。在此之前,陳明光的主業是務農,出於對攝影的熱愛,他自己掏錢購買了一台小型DV機。他的拍攝熱情與才能也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拍手工造紙的紀錄片也得到了龍勝龍脊壯族生態博物館以及廣西民族博物館的支持。年齡大、文化程度有限、深處偏遠山村,這些看似難以克服的難題,就像一座座高山一樣阻擋在陳明光眼前,可他卻並沒有知難而退,“肯定(會)遇到困難嘛,因為我剛學,遇到困難我就打電話給他們,他們就在電話裏指導我。遇到困難時候比較多,我還要繼續努力,再困難我也要把每件事,該去做的就做完,做的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現在我用那個會聲會影,現在我對它(的使用)比較熟悉。”

  像陳明光這樣對本土文化有著極大的熱愛,對本民族文化有主人公意識的村民攝影師,麥西主任表示非常地珍惜,“社區裏面居民的衣食住行是拍攝的主要內容。村民同社會上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思路不同,所以我們一般不會限制他們的發揮。他們喜歡拍什麼就拍什麼,他們拍出來的視角也跟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

  陳明光拍攝的手工造紙的紀錄片被收錄在了2016廣西民族志影展的鄉村影像單元中。聽説自己的作品要被廣西民族博物館收藏,陳明光就計劃著要把它進行修改並加以精進。陳明光表示,手工造紙的作品全部完善之後,他準備換個題材,去尋找一些自己從沒拍攝過的素材,在鄉村紀錄片這個領域繼續發光發熱。

  在這裡,少數民族文化通過一幕幕動態的畫面,向每一位駐足的過客展示了這個群體最原生態的文化,和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理念。民族文化並不遙遠、並不古板,相反,它正如火如荼地上演在我們每一天的平常日子中。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