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內蒙古旅遊業遍地開花帶動人民致富

2017-08-02 13:52:3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易成晨):文化旅遊、風光旅遊、鄉村旅遊……在內蒙古,旅遊業與各地不同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顯示出了不同的形態和特色,遊客開了眼界、見了山水、玩得開心,而從事旅遊業的當地人們則獲得了可觀的收入。遍地開花的旅遊業發展保護了綠水青山,更讓它們變成了金山銀山。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為彰顯,如期脫貧致富變得更加可期,群眾們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

  文化之旅:去根河看唯一飼養 “聖誕老人坐騎”的鄂溫克風情

  位於內蒙古東北部的根河市,是三少民族之一的鄂溫克族世代生活的地方,這個以在森林中打獵為生的民族,隨著2003年應政府號召放下獵槍走出森林一度陷入迷茫。但對旅遊業的成功探索使得他們逐漸走出了困境,而且路越走越順、越走越寬了。

  “全中國只有敖魯古雅有這種奇特的馴鹿文化,1200多個馴鹿種群全部都在根河市,由鄂溫克人飼養,”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副鄉長于蘭説。這種被視為“聖誕老人坐騎”的可愛動物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但現在僅有這一民族仍在飼養。馴鹿是鄂溫克人的標簽和另一半,現在他們在旅遊業裏開始大顯神威,各地遊客慕名而來,都想見見這一“精靈”。

  除了馴鹿習俗,薩滿舞、樺樹皮工藝是這裡另外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自治區級的則有14項,文化的唯一性成為了發展旅遊業的天然優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1

  在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一個景區,遊客在投喂馴鹿。 易成晨 攝

  擁有50多只馴鹿的鄂溫克人古革軍,現在的生活相比過去遠不止是天壤之別。早些年生活在森林中時條件異常艱苦,住的“撮羅子”是一種用獸皮搭成的帳篷,到了冬季山裏奇冷無比,溫度低至零下50度,圍著火爐時“前胸是三亞,後背是西伯利亞”,林中更不可能有電和信號。 如今馴鹿養得紅紅火火,參加商業活動、上過電視臺,一年收入高到“保密”。

  隨著鄉里旅遊基礎設施在2008到2010年完工,眾多獵民都住進了由政府建設的具有濃郁敖鄉風情的新房子,乾淨整齊、舒適漂亮,不少人開起了家庭遊和工藝品店,談到生活改變,都喜笑顏開。即便是需要在山上飼養馴鹿的獵民,現在也告別了“撮羅子”,住進了現代化的宿營車,有暖氣,有太陽能,有冰箱電視,搬起家來也方便,相比過去舒適了很多。

  馴鹿和旅遊業的紅火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鄂溫克人加入,一些80乃至90後也拾起了父輩們的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遊客開闊了眼界,獵民增加了收入,實現了多贏,當地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和奔向幸福生活的勁頭都非常高。

  風光之旅:去阿爾山看林海泡溫泉

  地處大興安嶺脊中段的阿爾山市是國內知名的旅遊城市,起伏的林海、湛藍的天空以及豐富的溫泉向世人散發出其獨特的魅力,2016全年來這裡的遊客達到300.15萬人次,實現了旅遊收入38.52億元。旅遊業為群眾生活帶來了新的變化,其中白狼鎮頗具代表性。

  白狼鎮的成立時間並不長——隨著1998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提出,一大批林業工人下崗,當地政府根據林業工人的實際情況才成立了該鎮。林業如何轉産轉型,工人們如何再就業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而如畫的風景又使得旅遊業成了順理成章的選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2

  在白狼鎮的一個工作室,村民們在製作林俗樺樹皮畫。易成晨 攝

  白狼鎮成立後下轄兩個村,鹿村是以養殖為主的旅遊村和特色産業村,目前正在打造為集養殖、觀光、休閒、度假、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接待村;林俗村則是做林俗旅遊。“白狼是最適合推進全域旅遊的鄉鎮,第一是靠近阿爾山市;第二是旅遊資源豐富,森林、濕地、河流、樹種繁多,到了秋天層林盡染,非常漂亮。礦泉豐富,最大的礦泉群位於此。”白狼鎮黨委書記于際方介紹。“尤其我們在這兩年提出一個口號,打造中國阿爾山市白狼鎮林俗旅遊區,形成一個品牌——白狼雪村。”

  與此同時,旅遊業又與棚戶區改造進行了有機結合。隨著500多戶老百姓搬進嶄新的樓房,他們過去簡陋破舊的“板夾泥”老房子被政府回收保護了起來,成了歷史見證。“林俗村92個房子一個不動。”于際方説,“棚戶區改造以後這些平房都要消失,所以我們做一個林俗旅遊的區域要保留一些這樣曾經林業工人居住的房子,讓後人去參觀和了解。因為以後幾代人可能就不會知道林業是怎樣的生産生活了。”修舊如舊的老房子吸引了眾多外地遊客前來參觀體驗,現在每年都有很多外地遊客到這裡過年。

  旅遊公司也在當地打造了提供包括住宿、採摘遊玩等服務的中心區,“洮源新村”運營主管馬拓介紹説,在七八月份,他的84個房間能100%滿房,價格達到五六百元。

  人氣旺了房子也值錢了,林俗村貧困戶們的房産已經價值百萬。白狼鎮全鎮旅遊從業者有1000多人,一個小飯店都能年收入10多萬。

  鄉村之旅:去赤峰看窮山溝如何變成金山窩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橋鎮雷家營子村,鄉村旅遊則發展得紅紅火火。乾淨整潔的村巷,錯落有致的屋舍,四處走動的遊客,很難想像過去這裡曾是一個無人問津的窮山溝。

  談到村子近3年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橋鎮黨委書記王利國總結為三個方面:過去是個偏僻村,現在變成了鄉村旅遊村;過去人都走了,現在人都返鄉了;過去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現在已經破萬了。

  此前村裏曾嘗試過其他産業但都沒有成功,發展鄉村旅遊後大家發現找對了路。領導班子積極爭取新農村建設等項目,村裏的基礎設施大為改善,修建公路、危房改造、街道硬化、安全飲水工程等等,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鄉村旅遊也得以開展。村裏成立了旅遊合作社,全村164戶都集中到了合作社裏,通過這種方式,一起奔著鄉村旅遊的方向建設。

  在黨員戶的帶動下,如今全村都積極投入到了這項事業中,群眾參與度達到90%,形成了餐飲、住宿、養殖、開店、特産等眾多産業。同時,通過合作社分紅、就業扶貧、結隊助貧等方式,讓富裕戶從貧困戶購買菜品,讓貧苦戶到富裕戶就業,使得全村形成了先富帶後富,集體脫貧致富的良好局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3

  在雷家營子村開農家樂的隊伍中,楊鳳梅是最早一批。易成晨 攝

  村裏最早一批投身農家樂的楊鳳梅,現在家中日均接待客人三四桌,到了週六日達到十桌,最多一天曾接待十六桌一百多人。日均收入少則幾百上千,最高一天達到6000元,去年毛收入達到了約20萬。週末人手不夠時就會雇兩三名貧困戶在她家幫忙,人均每月最少能拿1800元。像楊鳳梅這樣的農家樂,村裏如今已經共有22家。

  窮山溝變成了金山窩,村民們個個喜笑顏開。去年一年就有5萬人次到村裏來玩,雷家營子村也成了國家旅遊扶貧重點建設村。

  從北到南,從林區到山區,旅遊業展示出了其巨大的潛力和生命力,幫助內蒙古人民從第一産業轉向第三産業,環境得到了保護,增收也更容易了,處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對實現2020年全部脫貧信心十足,對奔向富裕生活更指日可待。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