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新疆兩大沙漠間建成180公里綠色長廊(組圖)

2017-08-09 11:10:2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新疆第二條出疆大通道218國道第二師塔裏木墾區段 蓋安娜攝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蓋安娜、劉文俊):中國西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塔裏木墾區,地處塔克拉瑪幹與庫姆塔格兩大沙漠的夾縫之間,由於環境的不斷惡化,兩大沙漠正以每年5米以上的速度合攏,最窄處甚至不足2公里。兩沙漠一旦合攏,不僅會加快中國土地荒漠化進程,還會使風沙越過河西走廊,長驅直入中國大部分地區。為防沙治沙,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6萬多人居住在這裡,植樹護林,抵禦沙漠移動。在他們的努力下,一條寬14公里、長180公里的人造綠化帶赫然而立,成為沙漠中的綠色奇跡。

  塔裏木墾區常年缺水乾旱,且土地鹽鹼化嚴重。在惡劣的氣候與脆弱的生態環境下,生活在這裡需要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林業技術員于強説:“我們這裡的沙塵暴十分頻繁,一年中大的沙塵暴就有十六七次,一場沙塵暴刮過之後,唯一的交通要道就被黃沙掩埋了,費了大量人力財力種植的防沙林就更不用説了,看著剛種下不久的樹苗們被吹跑或被掩埋在黃沙中,心裏非常焦急。”

  二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大學畢業後的于強,放棄了繁華都市中優厚的酬勞,回到生養他的家鄉,投身於林業建設。在不斷的投入和探索下,以他為學科帶頭人的林業技術團隊,經過無數次試驗研究,終於成功利用灌溉農田的廢棄排鹼水,植活約70公頃的防沙固沙梭梭林,在水貴如油的大漠中,每年節約淡水資源近20萬立方米。

  于強的家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面積約六分之一。位於新疆南部塔裏木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面積33.7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以“屯墾戍邊”為使命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成立於1954年。多年來,兵團人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煙稀少、環境惡劣的邊境沿線,開荒造田,植樹造林,建成了一個個農牧團場。于強所在的塔裏木墾區,就是其中一個。

  近年來中國加大植樹造林和環境保護的力度,把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作為促進地區發展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事來抓,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物力、人力用於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在塔裏木墾區,于強和他的團隊在駐地周邊的荒漠裏栽種沙棗、胡楊、梭梭與紅柳等植被,建成了生態環境保護林、經濟效益林、道路林、農田防護林、居民綠化林“五道生態屏障”。昔日的不毛之地,今天森林覆蓋面積已達33%。防護林仿佛一道綠色的長城,橫亙在兩大沙漠之間,巍然屹立在大漠前沿。

  唐正軍是塔裏木墾區的一名護林員。已經退休的他,放心不下自己照看了一輩子的防護林,又跑回團場繼續照料和守護寶貴的防沙胡楊。回憶起昔日肆虐的沙塵暴時,唐正軍幾度哽咽,他説:“沙塵暴的風一過來沒辦法,我們整個人就趴在那個地方,風沙兩個小時過去以後,身上的皮都掉一層,簡直沒辦法看。人家見到我都説,‘老唐,你怎麼突然一下子變這麼老了?’”

  唐正軍告訴記者,這些樹、這些草,哪怕只是一顆荊棘,都包含著兵團人和風沙抗爭的血與淚。

  正是因為有于強和唐正軍這樣的種樹人和守林人,如今的新疆才會有那麼多的樹林和植被。兵團人不畏風吹日曬與嚴寒酷暑,用無聲的付出和寶貴的青春,將“片片綠色”頑強地點綴在黃沙之中。如今,在塔克拉瑪幹與庫姆塔格兩大沙漠的之前,一條寬14公里、長180公里的人造綠化帶赫然而立,成為沙漠中的綠色奇跡。

  退休後還自覺守護這片樹林的唐正軍老人説,他一定會用余生守護好防護林,給祖孫後代留下一片好的土地:“我們作為老同志、前輩們,因為地理條件問題,也沒給下一代做什麼貢獻。咱們要是再不努力,就戰不勝黃沙了。咱也沒什麼本事,就想把這片生態林管好,給子孫後代留一片好的土地。”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改善了當地的氣候,近年塔裏木墾區六級以上的大風及沙塵暴天氣明顯減少。尤其近五年以來,墾區各個團場著重發展林下經濟,以林養林,在“防沙梭梭林”下種植肉蓯蓉、紅棗、甘草、板藍根、黃芪等植物,打破了棉花“一花獨秀”的格局。這些林下作物既能防沙固沙,又能增加收益,讓這裡的每一個兵團人都深刻地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那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風沙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 蓋安娜攝

  

種植在道路兩旁的胡楊林 蓋安娜攝

  

即有經濟效益又有固沙功能的黑枸杞田 蓋安娜攝

  

三十三團林業技術員于強 蓋安娜攝

  

三十四團老護林員唐正軍 蓋安娜攝

  

  兩大沙漠間的人造綠化帶墾區 三十一團電視臺提供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