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轉型發展,向無限風光奔騰而去

2017-08-10 11:21:00|來源:光明網|編輯:谷士欣

  【守望相助七十載 壯美亮麗內蒙古】

  轉型發展,向無限風光奔騰而去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七十週年之際蒙西採訪見聞

  光明日報記者 李笑萌 劉夢 高平

  藍色的天,綠色的草,黃色的沙,踏足廣袤的內蒙古大地,才知對祖國“幅員遼闊”理解膚淺。

  黑色的煤,白色的羊,金色的小麥,感受內蒙古物産之盛,方曉對祖國“資源豐富”知之甚少。

  半個月的時間很長,但對來內蒙古的人來説卻過得極快。15天裏,我們越過沙漠、穿過戈壁、踏過草原,走進蒙西。

  

  8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慶祝大會上,群眾在表演節目。新華社發

  

  近年來,內蒙古積極發揮區內特色旅遊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旅遊業。圖為位於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的響沙灣旅遊景區。新華社發

  

  年輕牧民阿特蘭特騎著摩托車趕羊。和阿特蘭特一樣,內蒙古很多生活在草原深處的牧民過上了現代生活。新華社發

  因煤而建的烏海,擁有“纖維的鑽石”的鄂爾多斯,河套平原上富饒的巴彥淖爾……

  資源,是內蒙古經濟發展得天獨厚的優勢。

  今日的內蒙古,依靠卻不依賴資源,毅然決然告別“挖煤賣煤、挖土賣土、挖鹽賣鹽”粗放型的經濟發展老路子。

  煤炭資源的精細加工、現代農牧業的智慧發展、在草原上騰空而起的大數據産業、成片的光伏太陽能板製造出的“一邊黃沙一邊‘藍海’”的奇觀……在蒙西採訪的日子裏,我們不禁一次次為內蒙古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努力和成績而讚嘆。

  “吃幹榨凈”,延伸産業鏈升值有限資源

  “2013年我剛剛來到這兒建第一個工廠的時候,飛機沒落地,就聞到了煤氣味。”回憶起剛到阿拉善的情形,王寧生的描述中帶著“味道”。當年,他作為內蒙古聚實能源有限公司的項目負責人,帶著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到阿拉善經濟開發區,推動實施舊産能改造、産業鏈延伸的“建廠大計”。

  “那會兒的焦爐煤氣根本沒人利用,全部是直接對空排放。”王寧生的回憶裏,既有對資源浪費的惋惜,也有對環境污染的痛惜。

  阿拉善盟位於內蒙古西北部,地域遼闊,2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24萬人口,當地人開玩笑説:“平均一下,我們這兒一平方公里還勻不上一個人。”但這兒卻真是個“五彩斑斕”的地方——集中了戈壁、沙漠、草原、森林、湖泊、山巒多種地質奇觀,還是國內最大的湖鹽生産基地、中國最好的無煙煤産地——煤炭資源探明儲量13億噸,湖鹽資源探明儲量1.6億噸。

  “過去我們非常簡單,就是挖煤賣煤、挖鹽賣鹽,現在這種局面徹底改變了。”阿拉善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劉志平説,粗加工産品附加值低,嚴重制約了阿拉善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10年到2011年兩年裏,阿拉善盟關停並轉“五小”企業97家,不符合國家産業、環保、土地、安全生産政策的65家企業一律關停。

  轉型的陣痛至今還讓劉志平刻骨銘心:“2011年阿拉善盟財政收入損失達3.6億元,剎那間我們就感到社會事業、經濟發展各個方面都捉襟見肘,那真是體會到了什麼叫‘壯士斷腕’。”2012年,阿拉善全盟工業增加值達148億元。“依靠走高科技含量、差異化發展之路,我們這幾年的發展是越來越好。”言語之間,劉志平難掩自豪之情。

  從2013年年底開始,內蒙古聚實能源有限公司的300萬噸洗煤廠和240萬噸焦化廠兩個單一的舊産能,變身為産業鏈源頭的原料提供者——14萬噸LNG廠、30萬噸甲醇廠、20萬噸合成蠟配套清潔化學品項目、10萬噸液氨廠,都在連成片的工業園區中,等著將上游的焦化産品“吃幹榨凈”。

  “那些年我們基本上是一年建一個工廠的速度,當年開工的,年底差不多就投産了。”王寧生指著眼前正在建設的20萬噸合成蠟配套清潔化學品項目説:“這是在建的最後一個項目,利用焦炭生産合成蠟,採用大連化物所在鐵基催化劑基礎上新研製的鈷基催化劑制費托合成油技術和工藝裝置,填補了國內費託生産技術的空白。”這種使用清潔氣體合成的石蠟,不僅比從石油中提取石蠟的傳統工藝品質更高,而且還更加清潔環保。他算了一筆賬:焦炭不往下游走,一噸的毛利是50元,而經過深加工後,産品的毛利平均可以達2000元。

  從“原煤—洗精煤—焦炭—甲醇”到“原鹽—金屬鈉—甲醇鈉”,再到“甲醇—甲醇鈉—原甲酸三甲脂”,鹽化工與煤化工在阿拉善經濟開發區耦合為一條精細化工産業鏈。這兩大特色産業是劉志平的驕傲:“2012年以後,我們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走精深加工之路,已經發展出鹽化工類産品19種,煤化工類産品40多種。到今天,我們煤鹽兩個工業類在國內都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有一定話語權。”

  如今,內蒙古已形成以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有色金屬、裝備製造等産業為主的多樣發展、多級支撐工業體系。全區工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簡單低級到複雜高級的成長過程,工業增加值由1947年的0.37億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7758.24億元。

  玩轉電商,把瓜果蔬菜“播”向全國

  2015年,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開始籌建河套電子商務産業園的時候,當地人還不知道電子商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現在我們那些種香瓜的、種黃柿子的農民,都知道要在微信里加很多好友,每天發發朋友圈,有時候發一些植物生長過程的視頻,有時候發些瓜果成熟採摘的場面,這些都是吸引消費者的好辦法。”史岱齊剛剛在園區嘗試完第一次直播的試播,她覺得現在五原縣的農民幾乎個個都是電子商務的好手。

  “我們這裡和北上廣發展電子商務不一樣,它們是成熟的電商市場倒逼政府站出來規範市場。我們正相反,是以行政手段推動電子商務發展,讓大家充分享受到電子商務帶來的便捷和優惠,規模化以後再進行市場化運作。”2015年,五原縣政府牽頭組建河套電子商務産業園,從全縣科、局單位抽調了10個年輕人成立電商辦,辛一賓就這樣來到了河套電子商務産業園工作,成了這裡的“元老級”人物。

  因地制宜是個簡單的道理,但更需要領路者有獨到的眼光。五原縣把思路換了換,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大大加快了電子商務在一個縣級城市的發展速度,盤活了市場資源,從2015年6月6日開園到2016年年底,園區銷售額超過1.6億元。

  五原縣位於黃河最北的地方,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四季分明,黃河水灌溉使這裡土壤肥沃。但一直以來,香瓜、黃柿子等農副産品的銷售半徑主要在巴彥淖爾內,最遠也超不出呼包鄂地區。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該把這些東西放在哪兒賣最合適。”辛一賓回憶説,大家逐漸發現,微商、直播等垂直平臺,投資少,操作簡單,雖然不會“一夜暴富”,但能保證營業額有持續穩定的增長,更符合園區商戶發展的實際情況。

  “我是塞鑫面業的負責人,我們只做無添加,我為我的産品代言。”這是史岱奇做直播銷售麵粉時必説的一句話。

  史岱奇是個4歲孩子的媽媽,也是五原縣塞鑫面業的電商負責人,平時就喜歡在朋友圈裏秀一秀用自己家廠子的麵粉給孩子做的面點,總能得到很多“讚”。“我一直想嘗試直播,但是沒找到合適的機會。在電商産業園裏,場地是現成的,拍照片、做廣告,各種需求電商産業園都非常配合。”

  賣瓜的去暖棚、賣小麥的去麥地,五原縣這種最接地氣的直播方式,直觀地展示了消費者口中食物的生長環境,在消費者和農民之間建立起了充分的信賴,已經成為河套電商産業園裏農産品行銷的新模式。

  “電子商務直接關係到農民增收問題,要想把這個事情做好,政府搭臺能夠解決許多一般企業解決不了的事情。”五原縣縣長張廣明舉了個例子:物流成本是電商運營成本中最重要的一項,建起來這麼大的平臺,就可以跟物流企業去談判,園區內物流的起價從最早的每公斤15元降到最低每公斤3.8元,所有入駐的商戶都可以享受到這種優惠。

  五原縣政府的電商臺子搭起來了,“玉米加農炮”“黃金維度麵粉”“燈籠紅香瓜”乘著互聯網的直通車抵達全國各地。目前入駐的226戶電商企業、94戶創業團隊和34個第三方服務機構把這臺戲越唱越紅火,周圍的傳統企業紛紛加入改良産品包裝和運輸等條件的大軍。“互聯網+縣域經濟+扶貧”的思路,在給農牧民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行業方方面面的人群。

  藍“海”白“雲”,新産業孕育新色彩

  在中國的第七大沙漠庫布齊沙漠中,有一片“藍色的海”,也有人把它稱為“太陽谷”。

  內蒙古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能年總輻射量可以達到1342~1948KWh/m2之間,年日照時數在2600~3400小時之間,是光照資源二類地區。

  於是,沿著庫布其沙漠的穿沙公路進入億利資源沙漠生態循環産業園,便有了這“一邊黃沙一邊‘藍海’”的奇特景觀。

  2006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億利集團對大漠腹地實施整體生態移民,在農牧民未利用的7.8萬畝荒沙地上開始建設1000兆瓦庫布齊沙漠生態太陽能光伏光熱治沙發電綜合示範項目,目前已建成並網發電310MWp。曾經散居在大漠的牧民們,住進了獨貴塔拉鎮的道圖嘎查牧民新村。

  7.8萬畝黃沙之上的太陽能電池板間,種上甘草、苜蓿等沙漠經濟植物,養起綿羊、灰雁,同時,光伏板擋風遮光,收集的雨水可進行微噴、微灌,每年可降低蒸發量800mm,降低風速1.5m/s。

  “1000MWp項目全部投産後,預計每年可發電14.7億KWh,生産禽蛋100噸、禽肉450噸、羊肉180噸,治沙78000畝。”內蒙古億利庫布齊生態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俊廷介紹,這個項目走的是“治沙+種草+養殖+發電+扶貧”的五位一體新路子。

  在大力開拓新産業的浪潮中,有人形容,在內蒙古的黃沙、綠草、藍天之間,猛然又出現了一朵看不見、摸不著、美麗迷人的“雲”?中國電信雲計算內蒙古信息園的負責人陳彤童説:“‘雲’,就在和林格爾的‘雲谷’。”

  內蒙古地區風能充沛,常年氣溫10攝氏度以下時間長達200多天,具有散熱降溫的天然條件。2010年,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改變“一煤獨大”的産業格局,大力發展非資源型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把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目光落在了雲計算産業。2011年,最早嗅到先機的中國電信集團與自治區政府簽訂協議,中國電信雲計算信息園正式落戶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

  2016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正式獲批為國家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綜合實驗區。如今,全區已具備90萬台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伺服器的裝機能力,居全國首位,華為、阿裏、百度等信息産業巨頭紛紛落戶草原。

  一座鋼城,築起金色草原;一條大河,套出沃野千里;一朵“祥雲”,昭示廣闊未來。

  70載波瀾壯闊,70載風雨兼程,回望內蒙古經濟起飛,從一窮二白走來,吃苦耐勞是草原奇跡的精神底色;

  70載與時俱進,70載砥礪前行,凝視內蒙古轉型發展,向無限風光而去,一往無前是草原飛騰的堅定信念。

  馬頭琴聲起,草原歌不停!2500多萬草原兒女初心未改,在建設富饒草原的大道上,高歌猛進!

  《光明日報》( 2017年08月10日 05版)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