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鹽池縣人民醫院靠改革為“健康中國”護航

2017-08-11 11:05:2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鹽池縣人民醫院外景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孔傑):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的鹽池縣人民醫院始建於1950年,是全縣唯一一家集醫療、預防、保健、急救、教學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曾經因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該縣居民並不把這裡作為自己治病的首選。如今,不光本縣市居民,就連臨省的病人也會慕名而來。這樣大的變化得益於一系列的改革。

  談到鹽池縣人民醫院的改革,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院長張建宏。2013年2月,鹽池在全縣公開競聘縣醫院院長。在鄉鎮衛生院工作了18年,擔任了6年衛生院院長的張建宏競聘成功,成為了中國為數不多的沒有行政級別的職業化院長,“我們從2013年開始,院長和副院長的公開競聘,科主任和職能科室的公開競聘,形成了一個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這樣激勵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我是為數不多的,全國沒有行政級別的一個院長。因為咱們中國提倡院長職業化好多年了,但是這個路走起來還很長。對於我們來説,主要就是把眼前的事情去做好。”

  與此同時,張院長還推進了醫院的績效改革,實行同工同酬、多勞多得、向高風險高技術含量科室傾斜的績效考核制度。過去,每個科室人員的收入差距不到1000元,實行新的方案後,高風險科室的績效可以達到5000多,而低風險只有1000元。這樣一來,曾經留不住的優秀人才不僅不走了,還有一些已經辭職的大夫又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崗位。

  除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張院長打出的第二張王牌,就是切實降低醫療費用,讓老百姓能夠真真切切享受到改革帶來的實際效果,“打個比方,我們以前的白內障手術在三甲醫院做的時候,可能要花一萬塊錢,報銷比率是百分之四十五,自付部分可能在五、六千塊。現在這部分病人在我們這邊做,花費是六千塊錢左右,但是我們這邊報銷比例是百分之八十,病人自付的部分,可能不到一千塊錢,這樣就有效地緩解了病人的經濟負擔。”

  侯佔彬是鹽池縣人民醫院內科主任醫師,1992年畢業後,就一直在鹽池縣從事臨床醫科工作。自從醫改後,他的收入從之前的一千元,漲到了現在的近一萬元。收入的增加,帶來的是工作積極性的提高。侯佔彬坦言,現在特別累,但是看到病人能看得起病,他的內心十分滿足,“在這之前是老百姓看不起病,從2012年到2013年改革了以後,病人能看得起病,並且病人越來越多。以前病人看不起病就不看病,死扛著。得了病在家先扛著,實在擋不住了,才來醫院。現在能看得起病,並且現在方便到啥程度呢?病人來了不繳費,不用交錢,出院的時候總結算,所以説病人就把健康放到第一位了。”

  在內科診室,記者遇到了74歲的丁生謀老大爺。老爺子主動和記者聊起了這些年醫院的變化,“現在最大的區別是,通過醫療改革後,國家在醫療上投入增加。像我們這些老病號,一般的報銷比例以前可能就是百分之六十左右,現在可以達到百分之八十幾。這個醫院的醫療條件和以前比,大大的改善了。從過去的病房衛生狀況,服務人員、護士的培訓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對於醫改政策,大家都很擁護,老百姓很擁護。”

  要想把改革的效果最大化,除了“獎”,就一定還要有“懲”,樹立一種良好的風氣。為了提高社會滿意度,張院長還對收受紅包這種亂象,進行了有力的整治,“從2013年起,我定了一個‘遏制收受紅包、回扣和私收費的專項整治活動’,在我們每個科室都有提示。如果是檢舉揭發這個大夫或者護士收紅包,我們一經落實,會給檢舉人很高的獎勵,一萬塊錢。然後對我們大夫是收紅包十倍的罰款,並且降級,(取消)一年的績效工資。當時我在會上就説了一句話:我不會讓你傾家蕩産,但是我一定讓你身敗名裂。現在,我們的錦旗收得多了,表揚信收得多了,紅包確確實實沒有了,沒有這種情況了。”

  “健康中國”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它需要醫療衛生行業落到實處的保駕護航。如今的鹽池縣人民醫院,隨處可見病患為醫生們贈送的錦旗,而這一面面錦旗的背後,都是醫務工作者邁出的堅實步伐。

  

採訪病人丁生謀

  

採訪內科大夫侯佔彬

採訪院長張建宏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