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有編制掃大街也行”為什麼會出現在東北?

2017-08-22 12:27:4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哈爾濱市招聘457個清潔工引來1萬餘人報名,其中近三千人擁有本科學歷,25人擁有統招碩士研究生學歷。“事業編制”是他們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

  大學生應聘清潔工崗位在當下的就業市場來説已經不算是什麼新聞,但如果這個新聞的發生地是東北地區,再加上“1萬餘人爭搶457個清潔工崗位”,甚至還有25人有統招碩士研究生學歷這樣的點,那麼這條新聞也就有了被大家熱議的價值和由頭。

  為什麼是東北,為什麼江浙不會出現這樣的新聞,在客觀冷靜的不包含地域歧視的謹慎觀察和思考中,可能大多數人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因為不同地區不同的經濟發展歷史和模式,造就了兩個地方完全不同的發展觀念和行為選擇。

  在東北地區,進入體制內可能是很多不打算離開東北的年輕人最佳的選擇。原因很簡單,因為體制內的工作雖然收入不高,但好在是穩定,相對輕鬆,不像一些民企甚至是國企,紅火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後,逐漸日薄西山,最後年齡一大把了,還得下崗再次進入人才市場找工作,而對於大多數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的普工來講,四五十歲再出來找工作的尷尬,不用去親身體驗,想像都能想像的到有多辣眼睛。

  所以,東北的年輕人很自然的分成了兩個大的類別,依據自身價值選擇和現實考量而分出來的群體:一個群體是選擇安逸和穩定,留在東北;一個群體是選擇奮鬥和折騰,離開東北。選擇留下的,進入體制內自然是首選,因為當地確實沒有多少值得年輕人冒險拼搏一試的好企業,即使有,囿于觀念原因,他們更願意選擇進入體制內享受“公家人”的體面和安定。

  為了這份安定和榮光,“部分年輕的東北人離開校園後,有人考了9次公務員。”……他們畢業後最大的人生規劃就是“吃上公家飯”,因為他們深深的篤信一點——“沒有編制,你什麼都不是”。

  有人認為,這種觀念之變,需要引導,需要用創業典型或者進入民企幹的風生水起的模範人物事跡來引導,但是這種引導恐怕會變成誤導,更是一種本末倒置。

  社會學常識告訴我們,人的選擇大多是以利益最大化為基本出發點的,幾百個清潔工的崗位引來一萬多名大學生報考,這其中的好處大家是都看得見的,因為有編制,編制的好處就是旱澇保收。而大學生們之所以選擇旱澇保收的低薪事業編工作,是因為周圍的創業環境和民企經濟發展太弱,既沒有高薪也沒有穩定的崗位,這個時候選擇投向體制內謀求穩定,無可厚非。

  相反,如果我們在這樣一個就業環境中鼓勵引導年輕人借了親朋好友的錢去創業,最後“死在沙灘上”,成為尷尬的啃老一族,豈不是誤導他們。事實也是如此,根據相關統計,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僅僅為2.4%,也就是説98%的大學生當了“炮灰”,如此高的失敗率背後,其實是大學生們錯過的機會成本,這個損失,更是無法估算。

  因此,對於“有編制掃大街也行”我們還是要辯證的看待,首先還是要加快東三省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創造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讓更多優秀的民企聚集,提供出更多優厚的就業崗位,然後再談引導大學生就業,可能更為合理和現實一些。(王庭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