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貿易戰損人不利己

2017-08-23 15:29:39|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趙春曉

  近日,美國貿易代表宣佈在涉及技術轉讓、知識産權和創新領域對中國正式啟動貿易調查,引發全球譁然。海內外分析人士認為,中美兩國經濟體量大、互補性強,多年來的經貿合作為兩國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然而基於“零和博弈”思維的貿易戰卻沒有贏家。專家指出,美國對華“搶飯碗”的指責並不公正,其發出貿易戰威脅的實質是將收入分配不公、經濟結構失衡等國內問題強行做“外部歸因”。實際上,挑起中美貿易戰,不僅不能解決上述經濟難題,而且還可能引發貿易夥伴的反制,拖累美國乃至世界經濟復蘇,最終將被歸入“錯誤決策”的檔案。

  單邊主義目光狹隘

  業內人士分析,美國朝貿易戰方向前進,一方面是由於特朗普政府欲借此兌現“美國優先”的競選承諾,轉移國內矛盾;另一方面,美國也可以利用長達半年到一年的調查時間作為緩衝,增加自身在國際談判中的籌碼。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崔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美國對外貿易一直以來在經常項目上都存在不小的逆差,今年以來更是有所擴大。由於中國在其中佔比較大,因此美國才希望從中國找到平衡貿易的突破口。

  “美國持續多年的逆差並非完全由貿易夥伴或貿易政策所致,而是與美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特別是在全球産業鏈中的位置有很大關係。因此,美發起‘301調查’這一單邊行為,不僅非常狹隘,而且有應付選民之嫌。”崔凡説。

  與此同時,“中美貿易失衡”程度本身亦值得商榷。據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稍早前介紹,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雖然存在較大的順差,但實際上其中有相當的部分是承接其他國家産業轉移所致。此外,美方對中國實行高技術産品出口限制也是導致中國“享有”順差的重要原因。

  轉移矛盾難解問題

  美國前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説,過去數十年中歷屆美國政府都要求其他國家遵守全球貿易規則,如果特朗普政府開始繞開世界貿易組織(WTO)而採取過時的單邊制裁措施,其他國家將可對美國展開闔法報復。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國際金融協會指出,中美如果爆發“貿易戰”,將導致美國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分銷商利益受損,普通美國消費者以及美國在華企業利益也將受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説,如果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美國波音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必然大受影響,從而使圍繞波音開展生産經營活動的大批美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遭受沉重打擊,影響可能波及美國小半個製造業。

  “‘為美國藍領工人從中國搶回就業崗位’是此次調查的重要藉口。事實上,在美國藍領工人失業率為何升高這一問題上,美國國內學界做過很多研究,都認為技術進步導致的簡單勞動力被機器替代是主要原因。如果一定要從全球化角度看,問題也並不在中國身上。”崔凡説,美國作為一個整體,在中美經貿往來中毫無疑問是獲利頗豐的,問題在於這些利益大多被美國投資者和商人群體拿走,卻沒有形成對普通美國民眾的合理補償機制。因此,將國內矛盾的焦點轉移至中國身上甚至準備打“對華貿易戰”,顯然難以真正解決普通美國民眾的關切。

  合作共贏才是正道

  過去30多年,中美貿易額增長了200多倍,去年雙邊貿易額已超過5500億美元,截至2016年年底,中美雙向投資累計超過1700億美元。同時,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家庭年收入約為5.65萬美元,對華貿易平均為每個家庭每年節省850美元。英國牛津研究院則估計,中國的低價商品將美國消費物價水準降低了1%至1.5%。

  專家指出,中國産業體系完整,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如果美國在對華貿易上堅持走向貿易戰,那麼其遭受的損失未必比中國小。與此同時,在全球價值鏈合作的時代,一件産品的原材料和組裝往往在不同國家完成,中美貿易戰還將影響相關國家經濟。因此,貿易戰註定將被證明為錯誤決策。

  崔凡説:“儘管美國宣佈展開調查,但從以往情況來看,雙方還有WTO框架以及雙邊對話等很多溝通機制來彌合分歧。例如,一些美國企業宣稱對華貿易中存在‘強迫技術轉讓’問題,但實際上這屬於商業範疇,是否存在強迫並不能單方面界定。對此,中美雙方應以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為抓手,妥善解決相關分歧,從而更好地實現合作共贏。”

  (作者:王俊嶺   原標題:美對華貿易戰損人不利己)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