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金磚”何以能成為金磚?

2017-08-31 08:59:1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CqgNOlmBksSAYBryAAAAAAAAAAA621.980x250

  自2006年聯合國大會期間,中、俄、印、巴四國外長首次實現多邊會晤,金磚機制已經走過了第一個“黃金十年”。

  然而,這些年來,一直有人在説金磚各國差距太大,分歧嚴重,“同床異夢”。

  確實,金磚各國有差異,有分歧,甚至有對抗。但是,“金磚”之所以成為金磚,能迎來他的第二個“黃金十年”,是因為這些發展中國傢具有四大共同特點:規模大、求改革、謀發展、有潛力。換句話説,具備這四大特點的發展中國家,才能成為金磚國家。

  發展中的“超大型”國家

  將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這四個文化歷史差異巨大、社會傳統有所差異、地理相隔甚遠的國家“打包組團”,進而成為一個投資組合,並非一位投行經濟學家的突發奇想,其眼光獨到之處在於發現千差萬別背後的共性——體量大、面積廣、人口多。是巴西不是阿根廷,是印度不是巴基斯坦,選俄羅斯不選土耳其,選中國不選印尼,簡單説就是這四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中的“超大型”。如果加上2010年的新成員南非,金磚國家國土面積已經佔全世界的約26%,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43%。從2006年到2015年,金磚國家GDP佔全球GDP比重由22.9%提升至30.7%,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金磚國家進出口總額佔全球比重也在逐年提高,由11.9%提升至17.2%。更重要的是,五個國家都走在讓自己“變大”的發展道路上。

  發展中的“改革型”國家

  2008年經濟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主要經濟體表現分化。而這一切的深刻根源是全球不合理、不公正的經濟與金融治理體系。對於新興國家來説,底子不如G7老牌發達國家厚,面對世界經濟風險時,參與全球治理的意願與能力都很強烈,都有較強烈的意願去推動國際經濟與金融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完善。如果不是五國過去的一致的這樣的呼喊和呼籲,現在IMF能否在五年落實值得商榷;在氣候變化等重要的磋商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的訴求也不會及時的被表達。

  與此同時,新自由主義主導下的舊的全球治理模式最大的問題在於金融出現了泛化與虛化的現象。作為實體經濟強國的金磚國家在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同時,也在穩步推進國內改革。

  無論是印度的莫迪稅案、巴西的特梅爾新政還是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不體現著強烈的改革意願。

  發展中的“發展型”國家

  金磚五國雖然在國情、政治經濟制度、內外政策、經濟週期等方面多有差異,但有個共同特徵,就是他們同屬於“發展型”發展中國家。追求發展最終讓五國走到了一起。更為重要的是,五個國家在發展模式的選擇上都選擇了産業優先的道路,重視實體經濟。這五個“發展型”國家也把國內發展理念落實到具體的金磚合作中去。2009年俄羅斯葉卡捷琳娜堡峰會公報上只有15條,2016年果阿公報上就有109條,共同聲明內容越來越廣泛,涉及領域也越來越多,廈門峰會金磚領導人公報同樣將會呈現全方位、全面性、廣泛性的關於發展的合作共識。此外,五國都大力推動發展議題在全球治理中的優先地位,在聯合國、G20等國際多邊場合多有配合。此次廈門峰會也將成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計劃(SDG)的一次落實會。

  發展中的“潛力型”國家

  2010年,“違背”奧尼爾的個人意願,金磚將代表非洲大陸的南非納入組織。金磚擴員之所以率先選擇南非這個經濟規模比其他四國小得多、當時也增長乏力的國家,就是看重其發展潛力。要知道2010年蹭著世界盃熱點的南非,並沒有摘掉 “經濟衰退”的帽子。這種看長線、看潛力的方式得到了回報。2016年,南非已經取代尼日利亞,再度成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現在,俄羅斯、巴西經濟仍處在低迷期,讓有些觀察者質疑金磚的成色。不過,金磚國家的潛力還遠遠沒有被完全釋放。中國的工業實力與創新、俄羅斯的人工智能(AI)技術潛力、印度的消費增長空間、南非的輻射非洲大陸能力以及巴西的生物與基因多樣性在未來都存在著巨大的挖掘空間。

  從國際組織的生命週期來看,金磚集團仍然是“青少年”,正處於成長與發育期。未來一段時期,全球的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會很大,金磚的合作之路也不會平坦。然而如果對比G7與OECD,金磚的潛力很大,具備“成長基因”。金磚十年已經給世界帶來了改變,未來潛力更值得去挖掘。

  (作者陳曉晨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國際研究部主任、研究員。關照宇為人大重陽助理研究員。人大重陽實習生張哲寧對本文亦有貢獻。)

標簽:管窺天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