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慰安婦電影《二十二》北美上映 觀眾:被她們的頑強深深打動

2017-09-11 18:01:3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高飛

  國際在線報道:我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自去年8月14日在國內公映以來票房喜人,目前已突破1.5億元人民幣,創造了中國紀實電影票房的新紀錄。這部以平實的視角展示中國倖存慰安婦生活的紀錄片于9月8日起在北美10座城市上映。本網駐美國特約記者劉信彤在西雅圖的首映當天趕到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併發回了現場報道。

  一天五場的排片量與商業片不相上下

  北美西海岸的夏天不太寧靜。由於長時間炙熱少雨,乾燥天氣催發的山火從加拿大一路南下到了加州。而在9月8日這天,被霧霾籠罩盡一週的西雅圖突然變得陰沉起來,灰黑色的天空呼應了當天在北美上映的由郭柯執導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

  在中國大陸上映20天后,《二十二》的票房已經達到1.69億元,超過此前的最高紀錄獲得者《我們誕生在中國》。在商業片主導的電影市場中,這個票房成績對於紀錄片這樣小眾化的電影類型來説難能可貴,而這樣的傳奇從國內持續到了海外。從9月7日起,《二十二》開始在國外上映,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相繼公映。在西雅圖AMC Pacific Place 11影院,《二十二》一天五場的排片量與美國正在熱映的商業電影不相上下,奧克蘭首映式的電影票三天之內全部售空。在美國爛番茄網上,《二十二》獲得了100%的專業好評。

西雅圖AMC Pacific Place 1影院的售票處,電影《二十二》的海報被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一部靠眾籌拍攝完成的紀錄片成為今年電影市場上的一匹黑馬,但這卻又在意料之中。《二十二》是中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紀錄片”,該影片紀錄了2014年中國內地倖存的22位“慰安婦”的遭遇和生活現狀。在日本侵華戰爭的14年間,中國大約曾有20萬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軍誘騙、強迫,淪為日軍發泄性慾、任意摧殘的性奴隸。她們在戰爭期間受盡各種難以想像、難以啟齒的虐待,其中大部分當時就被折磨至死。少數倖存者即便僥倖逃生,也是落得傷痕纍纍,甚至終生殘疾。在煎熬中,她們日盼夜盼終有一日能重返家園。然而當她們歷經艱辛回到故鄉,等待她們的卻並非同情,而是無休止的歧視、侮辱和排斥,導致大部分倖存者對她們的遭遇選擇了沉默。

  大半個世紀過去了,曾經的倖存者如今已經寥寥無幾。因此,《二十二》是一部與時間賽跑的電影。電影開拍前,郭柯曾拍過一個“慰安婦”的短片,並命名為《三十二》,這是當時國內公開身份的慰安婦倖存者的數字。兩年後,在拍紀錄片的過程中,這個數字減少到二十二。電影上映時,這個數字已經減少到九。無論接受與否,這個數字總有一天會變為零。與其説是一部電影,《二十二》更像是一部人物群像的歷史檔案。

  從海南的酷暑到山西的飛雪,從黑龍江的小鎮到桂林的村寨,影片中二十二位有過相同黑暗經歷的慰安婦倖存者平靜地生活著,儼然看不出歷史的大風大浪和苦大仇深的羈絆。郭柯曾説:“慰安婦其實是我們強加給她們的,真正走不出那段歷史的是我們。”《二十二》全片無解説,無配樂,有的只是風聲、雨聲、鳥鳴、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和老人兒孫輩的嬉鬧聲。電影安靜地展示了每個老人的生活點滴,這與談及那段不堪經歷時的沉默、哽咽、抽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歷史的年輪在她們身上留下了一些烙印,卻又稀釋在柴米油鹽之中。

  觀影群眾:這是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

  《二十二》在美國放映被定為PG13,按照美國電影分級制度,是需要對13歲以下的孩子進行限制觀看的電影。西雅圖AMC Pacific Place 11影院在9月8日-9月10日三天放映此片。

  海外的觀影人群中,華人佔了主要比例。西雅圖地區的自媒體在得知《二十二》在北美公映的消息後,紛紛主動發佈影片消息,影片在國內的熱度和海外媒體的關注讓華人對該片充滿了期待。電影首映日(9月8日),西雅圖地區的票房上座率達到25%左右,週末期間,上座率達到30%,整個北美地區的票房也在逐步升高,澳大利亞在當地華人組織的幫助下,影院幾乎滿座。

  西雅圖影院現場的一名留學生對筆者説:“等了很久終於能在國外看到這部電影了。其實一開始知道這部電影是跟慰安婦有關的,心裏覺得挺恐懼的,但最後還是決定來看,最大的原因是向這些老人致敬。看完之後被這些老人的真實生活打動,這是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

  在眾多自發前往觀影的面孔中也不乏西方人士,但大多都上了年紀。其中一位老人看完影片後安靜地等到所有字幕滾動完才離場,他説:“我覺得comfort women這個詞語有些讓人誤解,很難從字面上讓人感受到這些老人的不幸。這部電影讓我看到她們的艱苦生活,我很驚訝,很壓抑,難以想像他們承受了怎樣的痛苦,我很震驚竟有這樣一段歷史存在。這部電影雖然很平靜,但我能感受到這些老人的頑強,她們能夠站出來向人們講述這段遭遇,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洛杉磯時報》對電影《二十二》的報道

  明星的贊助聲援,網民的眾籌轉發,名人效應和新媒體的力量將海內外觀眾共鳴的情感匯聚起來。平淡的敘事成為暑期檔電影的一股清流,但海外發行方表示:“對於這樣一部非同一般的影片,票房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二十二》引起了海外華人、國外文化機構和各界人士對“慰安婦”受害者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其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遠大於其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華盛頓郵報》評論説:“《二十二》所要描寫的,是無法更駭人聽聞的歷史。但是導演郭柯卻採用了一種更加沉靜的表現手法,一方面是出於對倖存者的尊重;一方面,這種讓人沉思的方式本身,就是對倖存者的記錄,對逝去的追念。”《洛杉磯時報》表示:“在令人恐怖的二戰中,‘慰安婦’常常是一群被忽略的群體,而導演郭柯卻讓這些倖存者發聲。《二十二》不是一個讓人放鬆的電影,它也不應該是。”《國際電影雜誌》評論説:“郭柯的《二十二》優美而充滿恭敬,並沒有嘗試著強制她們進行回憶,但這些沒有被説出的反而讓這些無法想像的殘忍變的更加讓人恐怖。

  抗日戰爭已經過去了大半個世紀,中國僅存的“慰安婦”受害者數量正在逐漸減少,如果沒有《二十二》,這段民族創傷的記憶將會隨著塵土掩埋,腐爛,直至消失。但幸運的是,電影作為一種傳播語言,《二十二》將這段歷史擴散到了大洋彼岸,喚起了海內外觀眾對戰爭的厭惡和對戰爭受害者的同情,溫情地陳述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民族性情——不仇于過往,不忘記歷史。(作者:劉信彤 現居美國西雅圖)

標簽:海聞社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