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小小獼猴桃帶領江西井水村村民擺脫貧困

2017-09-14 10:38:5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井水村野生嫁接獼猴桃_副本_副本

井水村野生嫁接獼猴桃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麗 段秀傑):大隴鎮井水村是江西省井岡山市最偏僻的鄉村之一。全村共58戶256人,其中貧困戶就有12戶。以前,這裡農戶居住分散,山多田少,農民只能採取傳統耕作的方式,加上這裡的氣候只適宜種植一季水稻,導致村裏糧食不能自給。村民以往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進山背毛竹和外出打工。

  2015年起,當地政府結合當地自然條件,鼓勵各村發展“一村一品”産業,這裡的貧困狀況發生了顯著變化。

  “要想富,先修路”,要發展産業,必須先改善交通條件。井水村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鎮政府首先開始著手解決這一問題。大隴鎮黨委書記劉濟光説:“以前這個村莊沒有路,尤其是這種通村民家的路是沒有的,只是很小的一條小路,生活都很困難,更別説發展産業了。我們從最大的短板開始,先把路給修通,然後屋前屋後的這些荒山就可以利用起來了。”

  有了路,村裏的人開始嘗試挖掘適合這裡的産業。井水村四面環山,有大片的山林,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獨特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發展獼猴桃規模種植。最先發現野生獼猴桃這個聚寶盆的是村裏的産業帶頭人羅揚霞。2014年起,她和丈夫開始實驗在自家地裏嫁接野生獼猴桃:“(之前)看到這山上有很多野生的獼猴桃,看到挂了那麼多果,就想看看能不能從深山裏移植到這裡種一下,我們就試著在這挖了一個洞,嫁接上去。這些都是純野生的,我們不施化肥,都是農家肥灌溉,施一點農家肥,果子才長得均勻,這裡沒有病蟲害,我們也不打農藥。”

  經過一年的精心管護,2015年,羅楊霞家的獼猴桃樹碩果纍纍。她意識到獼猴桃也許是個可以讓大家致富的産業,便在村子裏向村民們推廣。2015年6月,井水村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羅楊霞帶頭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廣泛吸納貧困戶加入。目前,野生獼猴桃的種植規模已達153畝。

  然而,有了優質的産品,卻沒有合適的銷售渠道,井水村依然無法擺脫貧困。羅揚霞説,2015年的時候,果子銷量並不是很好:“我們村子(比較)老齡化,我們又不懂互聯網,不會把優質的果子推到網上去,我們就在周邊的小區,街上擺一點賣一點,價格也賣不上去,果子也會爛掉。後來我們村裏來了大學生村官,她教我們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通過互聯網把我們深山好品質的産品推銷出去。結果果子全部售空,賣了個好價錢。”

  羅楊霞所説的大學生村官就是范凱琳。作為山東大學健康保健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她看到了井水村野生獼猴桃的商機:“我們這邊(獼猴桃)的品質非常好,是高山生長,野生嫁接,山泉灌溉,大部分施農家肥,是純正的有機水果。在這邊主要是山區,消費水準不高,售價不高。在外面,這種水果是很受歡迎的。我們通過微店、微信朋友之間轉發,互聯網時代,大家互相推廣。因為我們這個水果是每天自然成熟,當天産的能在當天售空。”

  范凱琳幫助村裏的獼猴桃打開了銷路。她利用自己所學,不僅幫村民嚴把産品品質關,還為獼猴桃設計獨立包裝,為村民做線上線下銷售培訓,組織體驗式農家樂和親子採摘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井水村野生獼猴桃産量逐漸增加,村民的錢袋子慢慢鼓了起來。大隴鎮鎮長饒梅華認為,脫貧必須走産業發展的道路:“沒有産業作為支撐,脫貧就是一句空話,達不到長久效果。我們成立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吸引我們村裏貧困戶全部入股。一方面,貧困戶可以通過資金入股分紅獲得一部分收入;另外還可以通過在基地務工,幹一些施肥、除草的工作獲得勞務性收入;再一個通過在基地的工作也讓他們獲得種植獼猴桃的技術。所以説,貧困戶可以從這個合作社中獲得多方面的收益。”

  實施精準扶貧以來,井水村每個貧困戶首先得到了5000元的産業發展基金,他們把這5000元全部入股合作社,每年每個貧困戶能拿到750元的分紅。除了分紅,他們在産業基地每天還有80—110元的勞務性收入,再加上政府的一些保障性措施,每個貧困戶的年收入都有五、六千元。

  如今,在野生獼猴桃産業的帶動下,井水村成功脫離了貧困。産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整個井水村經濟增收,也使得原本的空殼村有了新的生命力。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