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這兩個非遺項目為何被習主席和普京稱讚?

2017-09-20 21:21:30|來源:央視網|編輯:楊玉國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廈門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參觀了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産展。廈門漆線雕、惠安石雕等傳承了數百年的閩南傳統工藝大放異彩,得到了兩國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兩國元首為何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大加讚賞?9月19日,記者隨著“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大型網絡傳播活動採訪團近距離感受了這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魅力。

  漆線雕:13代人薪火相傳的堅持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這兩個非遺項目為何被習主席和普京稱讚?

蔡水況老人為採訪團記者介紹漆線雕工藝。(王甲鑄 攝)

  廈門漆線雕技藝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逐漸成熟,是廈門傳統的手工線雕技藝。它用陳年的磚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調和,反復舂打、手工搓成柔軟而又富有韌性的的漆線,然後在涂有底漆的胚體上用漆線盤、結、繞、堆,塑造浮凸的圖形。

  漆線雕工藝在廈門流傳300餘年,蔡氏漆線雕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命名為“廈門漆線雕”。

  9月3日晚上,為兩國元首介紹的雖然只是蔡氏漆線雕的兩位傳承人王志強和蔡超榮。但實際上,這個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命名為“廈門漆線雕”的技藝,在那一根根細細的金色漆線背後,纏繞著蔡氏整整13代人薪火相傳的手藝,以及一次次的突破創新。

  蔡氏第十二代傳人蔡水況老人今年已79歲,至今從事漆線雕藝術生涯已有60多年曆史。其父蔡文沛就是一位全國知名的漆線雕藝人,解放初期,只有十來歲的蔡水況在家庭的熏陶下,耳濡目染,開始苦練工藝。“文革”期間,蔡水況老人曾白天在高溫的爐膛前幹體力活,晚上在家裏偷偷地創作。

  有一天他突發奇想,何不把漆線圖案設計在蛋殼、瓷瓶、瓷盤上面?而這也成就了蔡式漆線雕的一次創新:把漆線裝飾從“做菩薩”中解放出來。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這兩個非遺項目為何被習主席和普京稱讚?

蔡氏第十二代傳人蔡水況老人今年已79歲,至今從事漆線雕藝術生涯已有60多年曆史。(王甲鑄 攝)

  後來,由於漆線雕一度面臨市場萎縮、工藝失傳的危險,年過不惑的蔡水況停薪留職,並閉門10年,探索出一種全新的漆料,並在這10年時間裏創作出了12件(套)作品,前後獲得國家級金獎4項,銀獎5項,其中《波月洞降妖》和《還我河山》兩件可謂集漆線雕工藝之大成,于1994年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2006年,廈門漆線雕成為了首批國家非遺項目,漆線雕也慢慢從瀕危的手工技藝變成了顯耀的國禮,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地方文化和一個代表。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這兩個非遺項目為何被習主席和普京稱讚?

一名工作人員正在製作漆線雕。(王甲鑄 攝)

  1995年蔡水況退休後,一直無償擔任漆線雕公司顧問,從沒要過一分錢的薪水。他説:“能夠看到漆線雕這個傳統工藝不斷地傳承和發展下去,這比什麼都令我開心。”

  影雕:惠安女精神的縮影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這兩個非遺項目為何被習主席和普京稱讚?

兩國元首觀看影雕技藝的照片被李亞華挂在石文化園的展廳裏。(王甲鑄 攝)

  惠和影雕以石板為畫布,以鋼鏨為畫筆,通過婦女巧手,“滴水穿石”般刻出一幅幅美麗的風景。這是一種閩南民眾喜聞樂見的非遺技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民間稱其為“蘇杭刺繡繡絲綢,閩南刺繡繡石頭”。影雕作品可見於人物紀念、藝術裝飾、企業銘牌、建築標識等。

  每一幅影雕都需經過上億次的敲鑿,對腕力、眼力、專注力要求極高,沒有堅韌、忍耐的個性品質是沒法做好的。惠安女勤勞、勇敢、賢惠,她們靠著這門手藝基本可以養活一家人。在她們的創作下,一幅幅民俗畫卷、秀麗風光在石板上栩栩如生,仿佛在訴説著她們對生活的熱情及對美麗的追求。惠安女堅定和婉麗,剛強和柔和,愛拼敢贏,正是閩南婦女的精神寫照。

  9月3日晚上,非遺傳承人李亞華一身惠安女裝扮,為兩國元首展示了自己的影雕技藝。李亞華説,習近平主席説起惠安女特殊的傳統服飾、惠安女的精神,非常深透,讓她深受感動。普京總統看完之後讚揚她是“美人刻美女”,並與她親切握手。

  説起自己的影雕傳承,李亞華爽朗一笑:“如果説別人的一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那麼我和我父親這一輩子都是抱著石頭過河。”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這兩個非遺項目為何被習主席和普京稱讚?

在惠安石雕基因中,烙著惠安女的縮影——堅毅、勤勞。出生於惠安的李亞華便是其中代表。(王甲鑄 攝)

  在惠安石雕基因的血脈中,烙著惠安女的縮影——堅毅、勤勞。這一形象曾作為福建旅遊形象聞名于海內外,出生於惠安的李亞華便是其中代表。

  李亞華出生在石雕世家,其父親李走生在惠安當地是有名的石匠大師。她從小就感受到父親的手藝帶給家庭的榮譽,家裏也一直把她當男孩來培養。她自己也沒把自己當成女孩,喜歡在石頭堆裏轉來轉去,喜歡聽老藝人講石頭的傳説,喜歡從她父親手中敲打出單調卻富有節奏的音樂。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這兩個非遺項目為何被習主席和普京稱讚?

李亞華代表作《指揮家鄭小瑛》(照片由李亞華提供)

  李亞華師承其父,不僅傳承了影雕技藝,更致力於發展石文化産業。

  如今,她所創辦的公司和石文化園將閩南石雕技藝運用於古建修繕、主題藝術景觀、文創旅遊等領域,打造“修造美遊”等業務,其發展模式對中國傳統技藝的傳承和創新發展具有典型示範和引領意義。2015年11月成為全國石藝文化行業首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