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十九大代表朱玉國:作為基層幹部 不捨"小家" "大家"沒得搞

2017-09-29 10:32:0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朱玉國接受採訪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孔傑):近年來,黨中央把構建完善金融精準扶貧機制,充分發揮金融的支撐作用,作為農村金融精準扶貧的緊迫任務。正是靠著金融扶貧,寧夏吳忠市鹽池縣王樂井鄉曾記畔村在村支書朱玉國的帶領下,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創下了“鹽池模式”,于2016年一舉摘下貧困村的帽子。

  “我經常説,什麼叫夢想?我認為,夢想就是有追求,有願望,有目標,這就是夢想。”

  十年前,朱玉國有三個夢想:第一個夢想是解決村民的醫療問題,當互助資金量達到300萬元,可以拿出一部分錢為村民買醫保,避免“因病返貧”或看不起病;第二個夢想是養老,當互助資金量達到600萬元,花錢給村民買養老保險;第三個夢想是教育,當互助資金量達到800萬元時,給考上大學的貧困生每人每年獎勵一筆費用,讓他們可以安心讀書,不至於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如今,花了近十年時間,這三個夢想都實現了,這位村支書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朱玉國看來,過去的扶貧多數是輸血式扶貧,這種模式對於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確實能起到幫助作用,然而對於年輕人來説,反而會讓他們産生惰性。採用金融扶貧、貸款支持貧困人口創業,可以避免出現以往輸血式扶貧的不足。既然要依託金融扶貧,那麼首先需要培養誠信,“那麼你説,想發展産業,需要資金來支持,那麼資金支持的資金從何處來呢?就要從金融機構來。那麼金融機構憑啥要把錢貸給你?所以説我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培養誠信。你有良好的誠信,才能拿到金融資金。”

  經過十年的時間,曾記畔村的互助資金從最初的20萬,變成了如今的800萬。這個年人均收入不到1500元的“空殼村”,依託互助資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10倍。而老百姓通過自己良好的貸款記錄,隨著互助資金的增多,每年就可以拿到更多的錢去發展自家的産業,日子也就越過越紅火。這種“信用建設+産業基礎+金融支撐”三位一體的金融扶貧方式,成為了紅極一時的“鹽池模式”。而這一模式的製造者朱玉國成為了名人,在過去幾年間,拿到了很多榮譽。可是當地老百姓都知道,其實作為支書的他,儘管帶著大家致了富,自己家卻並沒有過上富足的生活,因為他幾乎沒有一天的時間可以留在自家的地裏去勞作,“你要説榮譽,説光環,我作為一個農民,非常自信,非常自豪,確實不錯。可是呢,這光環後面,酸辣苦甜,誰又能知道?每一件事情,就像我剛才説的,真的是舉步維艱,不是説一朝一夕就能走到今天的。那麼最大的痛苦是啥呢,就是愧對於家庭和子女。多少年,在從事這個工作,把家都撂了。人家説,你要是不捨‘小家’,你‘大家’沒得搞。從這個基層來説的話,咱們是一個支部書記,你要起到在老百姓中帶頭羊的作用,領頭雁的作用。”

  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朱玉國知道自己身上肩負的擔子依然很重,可是能看到一個一個夢想照進現實,他告訴我們,他是幸福的。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