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德國政治分歧難掩 極右翼崛起背後的衝動與理性

2017-10-02 07:40:52|來源:新華網|編輯:韓基韜

  大選結束,德國政治分歧並未塵埃落定。極右翼的崛起成為熱點話題。

  德國東北部城市什未林是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梅-前州)首府,也是德國極右翼政黨活躍的基地之一。本次德國聯邦議會選舉中,梅-前州投向極右翼政黨選擇黨的選票比率不低,將選擇黨推入議會。正當德國各大媒體近日呼籲警惕極右翼政黨選擇黨的威脅時,什未林的一些市民卻在慶祝選擇黨的選舉勝利。

  前往什未林,近觀支持選擇黨的人們,發現他們衝動與理性複雜交織,顯露出對未來的徬徨。

  【第二次勝利】

  什未林所在的梅-前州人口165萬,在德國16個聯邦州中人口密度最低,經濟主要以旅遊業、農業為主,發展程度顯著落後於西部聯邦州。

  首都柏林到州府什未林,不通德國城際快車,需先坐捷克的過路列車,再轉乘地區間慢車。什未林市並未有德國大城市選舉期間的濃厚政治氣氛,市中心老城區在晚8點左右就已行人寥寥,或許任何氣氛都談不上。

  聯邦議會選舉已經結束,城區內競選海報並未撤掉。雖然選民人口相對不多,這裡仍是主流政黨重點爭取的陣地:對基民盟而言,這是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第一次擔任基民盟州主席的地方,被視作她的“政治故鄉”。對社民黨而言,這是該黨應該開拓的土地,其增強社會公正加強基建投資的主張,本應吸引梅-前州為數不少的中低收入階層。

  但是自2015年難民危機爆發以來,基民盟和社民黨等主流政黨在梅-前州遭遇極大冷落。2016年9月,梅-前州議會選舉,選擇黨成為贏家,得票率高達21.4%,成為州議會第二大黨。

  本次聯邦議會大選,可謂選擇黨在梅-前州的第二次勝利。什未林市及附近選區中,投向選擇黨的選票比率在大約20%,遠高於選擇黨在全國的得票率12.6%,成為選擇黨的“票倉”。

  什未林市民説,基民盟和社民黨先前在什未林密集安排了大規模的競選活動。不少活動遭到極右翼政黨示威人群包圍,大量警察須在會場外維持秩序。值得注意的是,示威並非只有選擇黨支持者參加,現場還有更多德國國家民主黨等類似新納粹政黨的支持者。相較于國家民主黨的主張,選擇黨反而顯得“溫和”。

  【第三種聲音】

  談到選擇黨在聯邦議會選舉的結果,其支持者洛蒙娜並不意外。洛蒙娜告訴記者,她希望政府能夠收緊難民政策,至少要甄別進入德國的難民身份,不要混入恐怖分子。

  洛蒙娜説,她看到電視裏報道部分移民曾在2015年跨年夜在科隆犯下性侵罪行後,就決定投票給選擇黨。她説,她對移民沒有意見,但“當(外國人)佔了多數,對國家就不好了”。

  現年58歲的歷史學者克裏斯蒂安·哈特曼則是選擇黨的堅決反對者。他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曾是納粹政府國防軍防空部隊的士兵,在西線作戰後撤退到易北河一線梅-前州附近,親眼目睹戰爭和納粹政府排外思想所帶來的災難。

  哈特曼認為,基民盟等主流政黨領導的政府或許沒有管理好難民。但是如果交給沒有任何施政經驗的選擇黨,德國的未來只能更糟。

  不同於洛蒙娜與哈特曼兩人的立場鮮明,社會活動家史蒂凡不認同選擇黨的理念,卻投票給選擇黨,或許這代表了並非簡單支持或反對選擇黨的“第三種聲音”。

  史蒂凡説,她希望打破德國政治一成不變的狀況,現在看,民眾真正關心的諸多問題,主流政黨沒有積極回應。她認為,選擇黨進入議會是一個給主流政黨“改變”的信號。“選擇黨得票不會超過絕對多數,不會成為執政黨,作為反對黨發出不同的聲音是很重要的。”

  “長久以來,主流政黨的聲音主導一切,選擇黨進入議會,會激活平淡的政局。”史蒂凡説。(張遠)

  原標題:德國政治分歧難掩 極右翼崛起背後的衝動與理性

標簽:德國大選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