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印記—看中國發展】方寸之間,是滿滿的獲得感

2017-10-05 14:34:0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劉維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CqgNOlnUQSiAZGUCAAAAAAAAAAA494.460x132

  如果説互聯網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那麼對於大多數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國人來説,手機要比互聯網帶給他們的震撼更大,因為在那個通訊不便的年代裏,能迅疾的知道對方的信息,簡直是比任何事情都讓人高興和開心。

  接觸到現代通訊,是從我上初中開始。那個時候做生意比較成功的一個親戚,花了幾千塊錢買了一部數字BP機,來我家的時候,看到她別在腰間的一個小黑盒子一閃一閃發出紅光,然後只見他拿出一個像密碼本的小本子,對照上面的“神秘”數字,翻譯出來信息“請速回電話”,那是我生平第一次領略到高科技的神奇之處。愛幻想的年紀,自然也想像那位做生意很成功的親戚一樣,腰裏別上一個小黑盒子,在別人面前顯擺一把,可是又覺得幾乎沒有可能,因為當時一台數字傳呼機的價格以幾千元計,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説,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沒想到這個“奢侈”的夢想很快在高三下半學期就實現了。還是這個做生意的親戚,其實也就是我的姨,她因為剛剛買了手機——傳説中的大哥大,腰裏的傳呼機就立刻顯得多餘了,而她因為偏愛我這個外甥,所以為了鼓勵我好好學習,就將這替換下來的傳呼機給了我,而且我還清晰的記得,那是一台漢字顯示傳呼機,也就是説不用拿“密碼本”進行翻譯轉換,直接就可以讀取信息,這對於正在上高中的窮學生來説,簡直就有了一步登天的“優越感”。於是,那個時候等傳呼信息就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因為只有在那個時候,我可以享受在同學們驚詫和艷羨的目光中,不慌不忙的拿出巴掌大的傳呼機,眼角留意著同學們的反應,激動中讀著傳呼機需要續費的信息……

  很多往事,多少年之後回看,可笑又可嘆,但在當時的那個時代,它卻真實的發生著,就像後來我買手機的那次衝動一樣,真實,難忘,也很樸實和實用。

  大學畢業之後,是2001年,那個時候上班的第一個月工資是515元,因為有太多的安排,再加上談戀愛的支出,所以很難有節余,買手機更是不敢想,因為當時的手機幾乎都是像摩托羅拉、西門子、三星等國際品牌,國産手機幾乎沒有,價格更是高不可攀,我記得當時我最鐘意的是一款摩托羅拉的翻蓋手機,像個小汽車一樣的,感覺特別炫酷,但價格是我三個月的工資還要多,自然也就只能看看而已了。

  促使我買手機是源於有一次正在外地讀書的女朋友過中秋節回來,我在下午六點多約定的接站地點沒有接到她,因為我們倆都沒有手機,所以彼此都沒法聯繫上,直到後來我一頭汗回到家裏,打了一圈電話都詢問無果正準備報警的時候,女朋友才急匆匆到家,原來她從車站坐了一輛三輪車,路上三輪車司機繞路,女朋友因為疲憊打了盹,竟然也沒發現,等清醒過來的時候,才發現已經走到城郊,她趕緊下車打了一輛出租回來,怕我擔心。

  有驚無險,但我當時卻下了大決心,一定要給她和我都買一部手機,能夠彼此隨時聯繫到,就在假期裏,我取出了所有的積蓄,又厚著臉皮讓父母贊助了點錢,終於給自己和她各買了一部手機。

  買了手機之後的興奮,很快被手機費的苦惱給取代。因為是異地戀,手機長途費成了我工作之外的一筆不小負擔,而且是兩部手機的費用,所以那段日子,怎麼能夠節省手機費成了我工作之外主要研究的“課題”。最初是用發短信來替代,但短信發多了,發現費用也不低,就改回去網吧聊QQ,但一個小時四塊錢的上網費也讓一個月幾百塊錢的我感覺很吃力,最後還是回歸最原始的通聯方式,寫信。

  也正是因為如此,每每在搬家的時候整理家當,看到那一摞摞的發黃的舊信箋,還會泛起一陣陣幸福的回憶,而這是現代通信發達的時代所不曾有過的體驗。

  隨著大家生活水準的提高,從按鍵手機到智慧手機,仿佛就是一夜之間的事,如今,無論是我的蘋果手機,還是她的華為手機,都已經換了好幾代了,大家已經不再僅僅把手機當做一個通信工具,更是一個錢包,一個百科查詢機器,一個須臾不能離開的“伴侶”,我們不能想像,如果沒有手機,這日子還怎麼過,這種已經被我們視為平常的“普通”,其實正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老百姓獲得感體現的最充分的一面,因為國泰民安,因為持續改革,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才能搭上現代高科技的快車,與世界同步,甚至超越世界其他國家,走在前列,比如高鐵,比如網絡支付,比如城市建設,而手機這個方寸之間的螢幕,也見證了三十年人們物質生活水準的飛速提高,我們相信,未來,這種獲得感還會更強烈,更讓人期待。(王庭)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