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了總書記的囑託】心繫民生 五千萬畝荒地變良田

2017-10-08 21:54:41|來源:央視網|編輯:楊玉國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有一位80多歲的老科學家,這六年來,他和自己的團隊,用行動踐行著這種創新精神。為了完成總書記的囑託,他們勇克難關,不斷在農業科技領域創新,將5000萬畝鹽鹼地,最終化作一片片良田。

  今年86歲高齡的中科院院士李振聲,一大早就來到實驗室,詢問最新一代耐鹽鹼小麥的育種情況。為了完成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六年來,這位老人一心一意地在做一件事。

  2011年春節前,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探望李振聲,當李振聲拿出中國鹽鹼地改造的報告交給習近平時,習近平囑託他一定要把研究成果落到實處,已到耄耋之年的李振聲深受鼓舞。之後的六年裏他選擇了最難啃的一塊骨頭,把環渤海地區三省一市、六十個縣的5000萬畝鹽鹼地,作為了自己和團隊攻克的項目。

  李振聲為這五千萬畝鹽鹼地改造項目,起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渤海糧倉”。他和科研團隊自主創新,重點解決了土壤、育種、灌溉三大難題。2013年,這個事關2.6億人口,11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重大農業科技工程,正式立項。也是在同一年,李振聲第二次與習近平總書記見面,彙報了這個項目的最新進展。

  為了落實好項目,科技部、中科院、地方政府聯合出資4.3億元,給李振聲和他的團隊巨大的支持。但在一些創新的技術推廣時,卻遭到許多農戶的反對。

  為了能夠説服農戶,已經八十二歲的李振聲奔波在田間地頭,最終用實際的産量,換來了農戶們的信任。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習總書記的囑託,已經成為這位老科學家創新前行最大的動力。

  五年時間,渤海糧倉項目從小麥畝産600斤,增産到了每畝1000斤,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上,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現在,渤海糧倉增産60億斤的一期目標,已經成為現實。

  不負囑託,同李振聲一樣,一大批中國科研人員在創新驅動的推動下,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心態,只爭朝夕,探索未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升空,提前一年,率先完成三大科學目標;貴州大山深處,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首次追蹤到來自類星體的射電源;國産高性能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以每秒12.5億億次的峰值,連續三年問鼎全球超算之冠。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科技工作者們用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創造著新的奇跡。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