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論和實踐創新中開闢偉大事業新境界

2017-10-17 10:30:28|來源:經濟日報|編輯:趙春曉

  我們所處的時代,催人奮進;我們進行的事業,前無古人。貫穿其中的最強旋律,就是全面發展、全面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歷次重要講話中,“創新”一詞頻頻出現,圍繞治國理政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搭建了一個內涵豐富、系統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經過幾年實踐,得到全黨全國人民的高度認同和擁護,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破解改革發展難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發揮了重大指導作用。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這是砥礪奮進的輝煌5年給予我們的深刻啟示。全面創新的生動實踐,推動了“智者得立其功,勇者得行其志”的創新創造大潮噴涌奔流,也由此取得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發展的新境界。

  以全面發展、全面創新為特徵,新的思想理論體系成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行動指南

  回顧5年前,我們所處的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變化。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度調整轉型,舊有的西方理論體系和發展模式走到窮途末路,創新成為重塑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的關鍵;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也引發各國對中國道路的高度關注,並期待我們能在全球治理中提供“中國方案”。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面對著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處於轉方式調結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緊要關頭,進入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黨作為執政黨,也面臨著“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執政水準、鍛造堅強領導核心的緊要性前所未有,更好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的迫切性前所未有。

  新的時代條件需要指導思想與時俱進,並以此科學制定適應時代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使我們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繼續回答好“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實踐問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制度建設和實現途徑。這是歷史交予當代共産黨人的崇高使命。5年來,在理論、實踐和制度三者有機聯繫和互動中,一個以全面發展、全面創新為特徵的思想理論方針政策體系逐步形成,成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行動指南。

  ——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的理論思考,始終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展開、豐富、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科學內涵、內在聯繫作出了全面闡釋,特別是提出實現“中國夢”的莊重承諾和政治宣言,明確在治國理政中“道路問題是最根本問題”,進而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

  ——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習近平總書記對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強調和闡述,是“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哲學基礎。以發展的、全面的、系統的、普遍聯繫的方法,正確把握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各方面改革,體現了我們黨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辯證思維、務實精神和科學方法論。

  ——創造性地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理念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在理論和實踐上實現了新突破,指明瞭我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路徑,也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重大新思想。在戰略上,要求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在發展上,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經濟上,要求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在政治上,要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文化上,要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在生態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外交上,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參與全球治理上,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軍事上,提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形成了一個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

  ——創造性地制定一系列發展新戰略。“一帶一路”、創新驅動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健康中國、扶貧開發、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推動完善全球治理等等,形成了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治國理政戰略佈局。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立足我國實際,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並且吸收借鑒人類文明一切有益成果,在深入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其特色極為鮮明,內涵極為豐富,突出體現了以人民為立場、以全面發展為要務、以全面創新為動力,也彰顯了我們黨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鮮明政治品格和堅強意志決心。

  重塑中國經濟 邁向中國特色現代經濟治理

  圍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的著眼點和立足點始終放在全局和戰略高度,以當代世界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新特點為判斷依據,以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為出發點,以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方向,以鞏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為責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規劃出實現中國夢想的宏偉戰略藍圖。一系列重要論述中體現的大脈絡、大邏輯、大格局,對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思想史而言,具有重大的創新意義,標注了經濟治理現代化的新高度。

  這5年,中國經濟進入新的歷史方位,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這是經濟規律發揮作用的客觀結果,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這是向更高發展階段演進的必然時期,壓力與希望共生、挑戰與機遇並存。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反復強調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並且注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方法,突出體現了科學、求實、創新、開放,為中國和世界帶來了新的經濟發展理念和理論。

  第一,做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這是確定各項戰略方針、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加強政策落實,把我們的戰略定力、我們對經濟發展的信心通過穩定的政策傳導給全社會。”宏觀政策“穩字當頭”,體現了對我國經濟基本面的戰略自信心;結構調整穩中求進,體現了轉型升級不動搖。經濟結構調整是一項緊迫而複雜的任務,等不得、熬不起,必須有長遠眼光,有久久為功的耐力,不為速度的一時波動而改變初衷、目標和方向,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

  第二,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中國經濟建設實際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內容涵蓋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理論、科學發展理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理論、基本分配製度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對外開放理論各個層次。這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戰略思想和重要理論觀點,如市場與政府關係理論、經濟發展新常態理論、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理論以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等等,確立並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框架。

  第三,做出中國特色現代經濟治理的頂層設計。特別是從經濟新常態這個實際出發,平衡各種重大關係,規範經濟發展秩序。如,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握好供給與需求的關係,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把握好公平與效率的關係,提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以及共享發展的新理念;把握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體現了對生産力理論的重大發展。

  第四,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已站在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上,一方面要抓住機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依靠不斷發展起來的力量更好走和平發展道路;另一方面要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各國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為擘畫全球經濟增長新藍圖開出的中國“良方”就是在創新中開闢增長源泉、在開放中拓展發展空間、在聯動中凝聚互動合力、在包容發展中夯實共贏基礎。

  思路決定出路。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指引下,對內加快重塑中國經濟,對外推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中央深入推進全面改革,以良好經濟環境為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的同時,又通過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出臺了一系列轉變政府職能、營造公平市場環境的措施,以及支持創新、發展新産業的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政策,支持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為新産業、新業態提供合理成長空間。當前,以創新為引領的發展模式轉型、結構優化升級已經初見成效:産業結構發生了變化,服務業和新興産業崛起;增長動力結構發生了變化,技術創新發力經濟增長,消費取代投資成為中國經濟最主要驅動力量;區域結構發生了變化,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切實增強。

  在全面創新引領之下,中國經濟結構在優化、産業在升級、發展在轉型,不斷涌現出更有活力的地區、更具國際競爭力的行業和企業,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逐步演化。

  5年曆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也是社會主義的實踐品格。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需要始終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才能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在新的偉大鬥爭中贏得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到基層考察調研50次,深入一線指導工作,堅實的足跡縱橫跨越中國版圖。從廣東深圳蓮花山到安徽鳳陽小崗村,從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到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從太行深處訪貧問苦到中關村裏了解前沿科技,從雲南洱海督促保持綠水青山到東北老工業基地考察國企改革……考察調研的過程,是聽民聲、察民情、問民意的過程,也是一系列重大戰略的決策部署過程。在問題中把準社會脈搏,在解題中認識發展規律,雙腳的一步步丈量,推動了理論和實踐的一步步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最為重大的理論成果,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創造性的實踐突破與重大的理論創新相輔相成,統一併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5年來,在高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引領下,理論、制度、科技、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取得的創新性成果,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們既沒有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沒有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在全面發展、全面創新中,我們正在從落後的、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轉向高品質、高效益、可持續的發展軌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嶄新局面。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具有5000多年曆史的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蓬勃生機,使具有500年曆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得以成功證明,使具有60多年曆史的新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使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也為人類社會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在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和説服力。

  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將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做出戰略部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繪就新的藍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掌舵揚帆,引領著承載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繼續破浪前進,在不間斷的理論和實踐創新中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

  (作者:鍾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