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背景下香港的發展機遇

2017-10-23 17:55:2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蔣麗麗

  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要判斷,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個“新”字,既關乎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也牽動著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既有宏大敘事,又關乎萬家燈火,背後承載著千萬言,蘊含著大歷史。而在新時代的非凡節點上,充滿制度生命力、制度韌性、制度自信和制度延展性的“一國兩制”,也為香港開啟了新篇章。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在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藍圖上,香港須緊抓進入新時代的契機,積極參與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的建設,肩負起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責任,珍惜好維護好鞏固好提升好自身優勢,深化兩地合作,優勢互補,齊擔責、共榮光、同圓夢。

  十九大召開的這一年,也恰好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祖國二十週年。20年的實踐證明,“一國兩制”不僅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然而不可否認,任何毫無前例可依循的新生事物,其實踐過程必然遭遇風雨歷練。

  近年來,香港社會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日益顯露。面對這些挑戰和衝擊,“一國兩制”制度顯示出強大生命力和制度韌性等優勢,這與國家始終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同時不斷通過應對和化解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來提升對“一國兩制”規律性認識密不可分。從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十七大進一步表述為“重大課題”,到十八大提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根本宗旨”,再到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一國兩制”列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這一不斷遞進的歷史脈絡,體現國家一直是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審視香港事務,對港工作的大政方針一脈相承,貫徹始終,且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一國兩制”事業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新的政治定位,角色更加重要。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維護中央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這既是現實層面“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前提和基礎,更事關“一國兩制”實踐的正確方向,事關香港市民的共同福祉。

  細細研讀報告內容不難發現,“香港”二字出現共16次,比十八大報告中出現的7次要多一倍有餘。數字上的小小變化,折射的卻是中央對香港發展的殷切期許。“讓香港、澳門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這不是一句隨隨便便就許下的承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重量級發展“大蛋糕”,已為香港的優勢競爭力提供了力量加持,更為“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實踐邁入新節點開闢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緯度。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規劃建設,可以更多地刺激經濟、社會和民生的三地要素便捷流動,除了經濟方面的“錦上添花”,民生共享上的“雪中送炭”更將為香港解決長期以來的一些深層次矛盾提供更具開放性的思路和助力。

  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能夠同時得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這幾份發展“大蛋糕”,能夠擁有國家在戰略部署上的這一份“偏心”,一切都離不開“一國”之本和“兩制”之利,離不開 “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動搖、不變形、不走樣。新時代的香港,只要繼續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從國家所需角度挖掘自身所長,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就一定能在國家不斷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新時代,扮演好國家重大戰略的首要境外推進平臺、全球創新要素集聚平臺、對外交流的參與和傳播平臺、國家軟實力提升和展示平臺等多重角色。香港的未來,一定會如歌曲所唱的那樣“明艷紫荊風中爭勝 讓萬眾掌聲響一世紀”。(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高級編輯 王曦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