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能少:絕壁上的“天路”(中篇)

2017-11-04 15:16:21|來源:華龍網|編輯:谷士欣

  

  

  

  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重慶巫山下莊人不畏艱險,堅持修路。20年間,先後6人犧牲。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曾放棄,終於鑿出了一條從村裏通往外面世界的“天路”。

  下莊修路過程中,從來不只是下莊人在戰鬥。20年來,外界對這個自強不息的村莊從未停止幫助,從黨和政府,到媒體、社會人士,愛的力量一直都在延續。

  

如今,8公里多的下莊路路面已經全部硬化。

  政府派來駐村幹部 送來“三材物資”

  從村主任毛相林家門口望出去,就是下莊用20年時間修的那條路。

  每天清晨起來,抬頭望著這條“天路”,毛相林都覺得欣慰。20年前,時任村支書的他第一個扛起了修路的大旗,並迅速得到了村民的響應。不過,他和村民一直感激一路走來獲得的無數的幫助。一些名字,一些身影,常會浮現在他的腦海。毛相林知道,沒有這些幫助,尤其是政府的幫助,下莊的路修不起來。

  毛相林最常想起的,是方世才。記者到村裏時,身在重慶主城的方世才家裏有人生病,隔著上百公里,幫不上忙的毛相林急得一遍又一遍打電話。

  方世才是當年政府派來的駐村幹部,如同政府派來的“救兵”。在毛相林看來,方世才比自己親兄弟還親。而在下莊村,提起方世才這個名字,村民無一例外都會豎起大拇指。

  1995年,方世才從西昌農專畢業後,被分在竹賢鄉做農經幹部,到下莊村駐村,在毛相林家一住就是8年。毛相林當年想修路,第一個就是找方世才商量。方世才見過世面,知道修一條路對下莊的意義,那是擺脫貧窮和閉塞的必經之路,所以兩人一拍即合。

  方世才把下莊修路當成自己的事,和毛相林一起組織,搬石頭挑土,一頭扎進工地上,長期灰頭土臉。

  

下莊路動工之初,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靠鋼釬和大錘挑戰大山。

  毛相林至今記得,1999年,村民沈慶富在修路時被石頭砸中掉下懸崖,當時崖上的石頭還在往下垮,許多村民都不敢到山崖下面找沈慶富的遺體,方世才愣是帶隊到崖下面把沈慶富的遺體找到。

  為了修路,方世才常年不回家,妻子沒少抱怨,直到1999年,方世才的妻子現場看到了下莊修路的情形後,才化怨憤為理解。

  毛相林説,下莊對於方世才,除欠下了情,還欠下了錢。毛相林回憶,當時方世才一個月有400多元工資,其中不少都貼在了修路上,或是借給了急用錢的村民。“從1997年開始修路,到2002年調動工作離開,他差不多為下莊墊了1萬多元。”毛相林説。而方世才那裏,這些都沒記在心上。

  除了政府派來的“救兵”,還有政府送來的物資。

  1997年底,下莊路開工不久,毛相林募集的3960元啟動資金就所剩無幾,眼看要停工,巫山縣農業局向下莊人伸出了援手。

  那年底,巫山縣農業局局長朱崇軒帶人到竹賢鄉調研,從下午走到天黑,最後困在了下莊的108道拐上面,被村民接了下去。第二天,朱崇軒來到下莊修路現場,在雞冠梁,看到一個個赤裸上身的精壯漢子,聽著一聲聲震耳欲聾的開山炮響,被村民用生命挑戰懸崖的行動震撼了。隨後,農業局給村裏提供了炸藥、雷管、導火線等價值10萬元的三材物資,還準備了一批鋼釬、大錘,一路送到下莊村口。這批物資讓下莊人吃了“定心丸”,甚至感覺已經可以看到通路的那一天。

  後來,縣農業局又給下莊解決了20萬的物資款。毛相林説,縣農業局的幫助,讓下莊人捱過了最艱難的頭兩年。

  如今,年過六旬的朱崇軒已經退休,回憶起當年的事情,他覺得不值一提:“幫農村改善條件本來也是我們政府部門、尤其是農業部門的事,農業局只是起了一個引子的作用,路能修通靠的是村民的決心和信心”。

  在下莊修路過程中,巫山縣交通局、重慶市財政局等眾多政府部門也紛紛撥款,下莊修路的資金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今年,在巫山縣委縣政府支持下,下莊村這條鑿出來的“天路”完成了硬化,並加裝了護欄,更加成為村民的“脫貧路”“小康路”。

  媒體報道帶來更多關注和捐款捐物

  在下莊修路過程中,媒體也一直髮揮著力量。有一個人,經常被村民記起,那就是當時的三峽都市報記者侯長青。

  侯長青是最早把下莊故事講給世人聽的媒體記者之一,18年來,他25次到下莊,把下莊故事帶出大山。

  

侯長青向華龍網記者講述當年在下莊村的見聞。

  侯長青第一次去下莊村是1999年的5月。他至今清晰記得當時的情形:一個本沒有路的崖壁上,村民不分男女開山鑿路。他驚呆了。也正是從那一刻起,他和下莊村結了緣。

  當年9月,侯長青和萬州媒體記者再次踏入下莊採訪。那次採訪現場,他親眼目睹了村民黃會元被石頭砸中掉下懸崖的全過程。修路現場的犧牲讓侯長青再次受到震撼,一系列關於下莊人修路的報道陸續刊發出來。

  

下莊路從陡峭的崖壁上鑿出來,一側是絕壁,一側是懸崖。

  隨後,侯長青等人歷次去下莊採訪所拍攝的照片,被製作成《下莊人》大型新聞圖片展,先後在巫山、萬州等地展出。在巫山縣人民廣場,展出僅一下午,就收到社會各界愛心捐款近4000元。侯長青記得,當時很多部門、單位都紛紛捐款,一些學生看完展覽後,也5元、10元地把自己零花錢捐出來。

  除了捐錢的,還有捐物的。一位生活本不寬裕的下崗女工,看過展覽後,轉身直奔百貨公司,挑了30雙解放鞋,並在箱子上寫下“獻給英雄的下莊人”。

  這麼多年來,下莊村民一直很感謝侯長青和媒體,因為這些報道,不僅讓下莊人的故事傳得更遠,給他們精神上的支撐,更為他們修路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捐款捐物。侯長青每次去下莊,村民都爭相邀請他去家裏吃飯、留宿。

  不過在侯長青看來,更該感謝的是下莊人、下莊精神,在他眼裏,下莊是一處“修心的道場”,所以每年他都會去下莊,如同回故鄉。

  社會愛心照亮更多夢想

  外界給下莊的幫助,不僅僅在捐助修路上,還包括給下莊孩子們照亮的希望與夢想,以及對修路犧牲的村民子女的照顧。

  萬州人胡瀟瀟和謝文,都是看到媒體報道後,到下莊去進行幫扶的。

  “當時看到那裏的條件確實很艱苦,出於本能就想幫他們。”謝文回憶説。謝文是萬州利森電梯老總,他經歷過創業的艱辛,看到下莊人不折不撓的精神後受到感染,開始資助下莊的孩子。有空時,他會到下莊村小的課堂跟孩子們交流,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當時供職于萬州供電局的胡瀟瀟,利用假期時間,走上下莊村小的講臺,教孩子們《快樂歌》,教他們自己改編的《我的家鄉在下莊》,用自己的方式,傳遞自信,傳遞快樂。

  

黃會元的妻子楊自慧(左)和女兒黃玉秀(右)。

  黃會元去世時,大女兒黃玉秀才10歲,如今黃玉秀已28歲,在萬州工作。這些年來,黃玉秀一直受到謝文和胡瀟瀟的幫助。“現在過年過節,胡阿姨、謝叔叔都會請我們去聚下,甚至還要給我們紅包。”黃玉秀18歲時在田裏被毒蛇咬了,命懸一線,也是胡瀟瀟從萬州託人緊急帶去抗蛇毒血清,這才保住了一命。

  2014年,下莊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重新修葺了村小,孩子們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讀書。毛相林粗略算了下,下莊修路這些年,共有十七八名孩子得到了鄉里、縣裏乃至市裏政府部門和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這些孩子大多考上大學走出了大山,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黃玉秀的弟弟黃玉湖,在西南大學應用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讀大四,父親去世時,他才3歲,對父親的印象模糊,但下莊修路的故事在他心裏早已紮根。在黃玉湖看來,爸爸雖沒留下什麼財産,但他留下的精神是自己一輩子的財富。而這種吃苦耐勞、堅韌不拔,也正是下莊人的品質。

  黃玉湖小時候,也曾受到北京的張鴻森叔叔幫助,當時這位叔叔每年給小玉湖寄400塊錢,並寫信告訴他要多讀書,走出大山。後來因為跟媽媽搬去了騾坪鎮,黃玉湖跟這位叔叔的通信中斷了。他一直很想告訴這位叔叔,“我們的路修通了,請張叔叔來看一下”。

  外界的幫助,讓下莊人在自強不息的路上走得更加堅定。下莊人這種不折不撓的精神,也是重慶人爬坡上坎、負重前行精神的一種縮影,且看《絕壁上的“天路”(下篇)》。

  華龍網記者 康延芳 周夢瑩 徐焱/文 劉嵩/攝影 羅傑/攝像 部分為資料圖片

  (特別鳴謝巫山縣委宣傳部、三峽都市報社、巫山報社)

  重報集團中央廚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