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實踐者】姚鴻洲:85後青年助力中國輕軌邁向世界

2017-11-14 19:24:03|來源:央視網|編輯:靳松

  央視網消息:作為一名“85後”青年,姚鴻洲已經在重慶一家軌道車輛公司工作了9個年頭。他牽頭研發的國內第一列投入運營的“雙流制”車輛預計明年下線,讓“中國造”輕軌列車走向世界這一夢想也有望照進現實。

  2008年,剛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的姚鴻洲加入了重慶中車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成為了一名年輕的軌道交通技術員。正像年輕的姚鴻洲一樣,當時的中國的輕軌事業也像姚鴻洲一樣年輕。

姚鴻洲(左一)工作照(來源:新華網)

  經過近一年的學習鑽研,姚鴻洲掌握了軌道車輛的設計製造技術。開始牽頭自行生産製造第一列重慶造輕軌列車。

  一列軌道車輛就是一個佈滿各種線路的“線路盒”,線路多達18000多根,作為“大腦”的司機室更是線路眾多,在不到1.5平方米的空間內密布著7000多根線路。過去,這些線路在司機室裏得一根根由工人佈置,不僅操作困難,安全率也不高。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裏,姚鴻洲泡在司機室裏摸索佈線,最終發明出“司機室下線模板”技術,不僅改善了工人的勞動環境和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效率,還大大提高了産品安全性能,每年可節約線纜和人力成本近244萬元。這項技術已成功申請了國家專利。    

  辦公室、車間、實驗室,是姚鴻洲的“三點一線”。全身心投入到軌道車輛技術的學習和研發過程中,讓他很享受,每一次工序優化,每一個技術創新,都讓他充滿興奮。

  生産出第一列重慶造輕軌列車後,姚鴻洲不滿足於簡單複製現有的設計模板,針對生産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進行了二次工藝設計。

  一次,有工人反映,將電線插進連接器困難。原來,連接器只有拇指大小,需對接的電線多且細,操作起來十分不方便。如何優化操作?姚鴻洲一連幾天泡在車間找問題,失敗一次再試一次,查了上千遍,終於找到了問題癥結,製作出了連接器,其組接方法就連實習生也能輕鬆操作。

  姚鴻洲還把這些優化的工藝進行總結,編撰了《輕軌車輛裝備工藝作業指導書》,成為輕軌領域的教科書,更成為我國軌道車輛品質保障的關鍵使用技術之一。姚鴻洲帶領公司技術團隊先後獲得輕軌車輛領域8項實用新型應用創新技術專利,其中5項姚鴻洲是第一發明人。

姚鴻洲工作照(來源:新華網)

  重慶輕軌列車有幾個國內、乃至世界之最:爬坡能力最強——最大坡度輕鬆超越60‰;轉彎半徑最小——只有50米,是普通車輛的一半左右;造價相比地鐵低1/3,環保性能也優於地鐵,運營過程中噪音小。這些都為公司代表中國輕軌在國際市場上,有了競爭優勢。

  軌道採用的是直流電,城際鐵路採用的是交流電,“雙流制”車輛需要解決的就是軌道、城際鐵路列車間如何實現電流的自由切換,這樣,城市裏的軌道列車也能開到城際鐵路上,實現一車直達。

  目前,姚鴻洲的團隊已經基本攻克了“雙流制”軌道車輛的技術難關,預計2018年,國內第一列投入運營的“雙流制”車輛將下線。

  “隨著重慶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城軌交通的需求逐年增大,也對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一名軌道交通行業的技術工作者,姚鴻洲説,他見證了這些年來重慶軌道交通技術的飛速發展。新一代跨座式單軌車、As型地鐵車等創新研發取得了跨越式突破,成為行業標杆,不僅滿足本地市場需求,更在國內外市場獲得認可。(文字來源:華龍網 新華網 視頻來源:中央電視臺 重慶衛視)

  原標題:【中國夢實踐者】姚鴻洲:85後青年助力中國輕軌邁向世界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