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建安:互聯網為精準扶貧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2017-12-04 09:16:1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張倩楠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鮑建安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鮑建安講話 攝影:沈湜

  國際在線消息:12月4日,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通安廳舉行“共享紅利:互聯網精準扶貧”分論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鮑建安在發言中表示,當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給人類生産生活帶來了深刻變化,也為精準扶貧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鮑建安: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來,已累計使7億多貧困人口脫貧,被譽為“中國奇跡”。現階段,我國正在實施以精準扶貧為主的脫貧攻堅戰略,明確到2020年要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的全部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截至2016年底,中國仍有4335萬貧困人口,而且越往後扶貧難度越大。這是一項十分複雜、艱巨而又偉大的工程,需要我們以抓鐵有痕的精神,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

  當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給人類生産生活帶來了深刻變化,也為精準扶貧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讓農産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讓山溝裏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要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讓扶貧工作隨時隨地、四通八達,讓貧困地區群眾在互聯網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2016年10月,中國政府相關部門聯合印發《網絡扶貧行動計劃》,共同推動網絡扶貧工作。可以説,互聯網作為精準扶貧的新動力、新載體、新手段,日益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

  互聯網助力精準扶貧,我認為有三方面的作用。

  首先,越接近信息,越遠離貧困。當前,我國城鄉和區域間的信息化鴻溝依然存在,偏遠農村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互聯網普及率偏低,農村貧困地區寬頻“最後一公里”問題依然突出。將互聯網融入精準扶貧,為農村地區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網絡服務,有利於彌合數字鴻溝、釋放信息紅利,增強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讓貧困地區群眾在互聯網共建共享中有更加廣泛而且充足的獲得感。其次,越接近市場,越加快脫貧。貧困問題主要是經濟問題,而流通不暢、缺少市場信息、與市場需求不對稱是造成貧困的重要原因,特別是貧困地區的一些農産品賣不上好價格,影響了扶貧效果。在互聯網時代,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能夠克服貧困地區區位瓶頸制約,把貧困地區綠色、天然、無污染的特色農産品通過網絡直接銷售到市場,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更為重要的是,電子商務還培育了農民的市場意識,擴大了市場銷售的範圍,提升了整個貧困地區的發展理念,必將對貧困地區內源性發展産生更加深遠的影響。第三,越接近教育,越阻斷貧困。扶貧必扶智,這是扶貧工作的治本之策。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通過應用互聯網平臺,整合和重新配置教育資源,推進互聯網與教育有機融合,能有效放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作用和價值,促進教育公平,讓山溝裏的孩子能接受到優質教育,同時也能讓貧困地區的農民接受先進技能教育。

  推進精準扶貧,離不開金融的支撐作用,特別是政策性金融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實行特惠政策,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我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認真落實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將全力服務脫貧攻堅擺在統攬支農全局的戰略地位,構建全行全力全程扶貧工作格局,較好發揮了在金融扶貧中的骨幹和引領作用,樹立了扶貧銀行品牌形象。截至2017年11月底,全行精準扶貧貸款超過1.1萬億,居金融同業之首。網絡是現代經濟的橋梁,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跳板。農業發展銀行高度重視現代信息網絡在扶貧中的作用,積極探索“互聯網+政策性金融+精準扶貧”新模式,與國家發改委簽訂《全面支持網絡扶貧框架協議》,與江西、貴州、重慶等省市政府簽訂網絡扶貧的合作協議,聚焦貧困地區網絡覆蓋、農村電商、網絡扶智、信息服務和網絡公益等五大工程,“十三五”期間將安排1000億元支持網絡扶貧項目。如我們已向安徽壽縣投放3億元網絡扶貧貸款,支持了當地“互聯網+電商物流園”項目,建設網絡扶貧培訓基地、電商物流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等設施,惠及貧困人口超過1.4萬人,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