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天上的星星不説話 但它的守護一直與我們同在

2017-12-04 20:15:1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竹、鄭治):北京時間11月30日淩晨,我國連夜發佈重磅新聞——中國人第一次用自己的衛星,獲得了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這很可能是全世界首次為暗物質的存在提供了佐證。 

我國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遨遊太空 (中科院供圖)

  闊別近兩年後,我國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終於取回了“真經”!就在消息公佈的前一天,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于英傑院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給世界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起名叫“悟空”號,就是希望借助他的火眼金睛,幫我們看到肉眼看不到的東西。”

  這種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就是所謂的暗物質和暗能量,佔宇宙物質比例高達95.1%。它們就像宇宙中無處不在的幽靈一樣瀰漫在我們每個人周圍,它可以輕易穿過每個人的身體而又不被人察覺。

  而這一次,中國自己的這只“猴子”——“悟空”號或許正在改寫全世界的物理課本。它告訴我們:當你仰望浩瀚星空時,除了太陽、月亮、星星外,感覺宇宙空蕩蕩的,原來這只是一種錯覺。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王竹攝

  近幾年,在通往宇宙的“取經”路上,“悟空”並不孤單。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共發射25顆衛星,包括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天宮二號伴星和全球二氧化碳衛星等。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發射25顆衛星時間軸 王竹攝

  其中,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是世界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也是我國第一顆空間天文衛星。“悟空”號採用了以載荷為中心的先進設計理念,于英傑院長將載荷技術形象地比喻為“小馬拉大車”:“原來只能是大馬拉小車,現在相當於我450公斤的車就可以把1.4噸的貨送上天,大大節省了衛星研製和發射成本。”

  而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則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其重要使命是進行天地鐳射通信,也就是要在地球自轉和衛星運動的情況下,實現天地兩束光的握手,其精度及難度,就像有人拿手槍在幾百公里外打一顆子彈,最終要穿過一個銅錢!2017年6月16日發佈的美國《科學》雜誌封面上,中國科學院聯合研究團隊宣佈成果:他們將量子糾纏分發的世界紀錄從百公里級提高到千公里級,並以每秒1對的速度在兩個地面站間建立量子糾纏。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發團隊(中科院供圖)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不明覺厲”的小馬拉大車和子彈打銅錢技術和我們的生活到底有啥關係嘞? 

  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副總設計師沈學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2015年我國發射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首發星,標誌著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從區域走向了全球。2020年前後,很可能你可以不用美國的GPS定位及導航了,可以完全用我國自己的北斗導航替代,而且北斗還有GPS不具備的電子通信功能。 

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中科院供圖)

  那麼,問題又來了,反正用GPS導航又不花錢,為啥不用嘞? 

  那你知道2008年汶川地震,震區通訊及GPS信號一度中斷,正是借助於北斗的通訊及定位功能,震區才與外界取得了聯繫嗎?

  天上的星星不説話,但它的守護一直與我們同在……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王竹在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採訪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副總設計師沈學民

  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整個世界的5%。這和1000年前人類不知道有空氣,不知道有電場、磁場,不認識元素,以為天圓地方相比,我們的未知世界還要多得多……

  宇宙那麼大,更多的中國科學衛星想去看看。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座右銘 王竹攝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