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要點!學懂弄通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2017-12-21 08:27:45|來源:人民日報|編輯:靳松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會上明確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學懂弄通並貫徹好這一思想,是新時代推動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如何正確理解這一思想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有關專家。

  要點一: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們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韓保江説,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衝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我們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我們黨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讓中國經濟這艘大船行穩致遠。”韓保江説,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戰略部署和各項要求。

  “説一千道一萬,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關鍵在幹部。”韓保江説,我們能夠取得今天這樣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説明我們的幹部隊伍整體上是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任務和使命的。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我們的幹部隊伍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我們要優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努力培養造就更多領導經濟工作的行家裏手。

  要點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中

  “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十九大報告以新的高度強調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後,我們更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廣泛,要求也更高,既嚮往更高層次的物質文化生活,也期待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不斷提升和完善。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更加平衡、更為充分的發展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羅來軍説。

  以人民為中心,就要構建完整的民生發展體系和保障體系。“在民生問題上,黨和國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目標,包括社會公平正義,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等,這些方面構成了完整的民生發展體系和保障體系。”羅來軍説。

  以人民為中心,就要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這些措施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將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羅來軍説。

  要點三: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大局,把握規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面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巨大壓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

  新常態具有新特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主要體現為三大特徵: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一重大判斷,科學回答了我國經濟發展怎麼看和怎麼幹的問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介紹,做好經濟工作,就要尊重經濟規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趨勢。

  新常態要有新作為。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需要轉變思想觀念、加強政策協同、推動跨越式發展,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發展的全過程。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新常態下關鍵要有新作為。”潘建成認為,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高品質發展,就要把過去對於經濟增速的關注,真正回歸到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上來、回歸到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轉型升級上來、回歸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增進人民福祉上來、回歸到讓人人都享有綠水青山上來。

  要點四: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決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成為我們黨改革理論的又一重大突破。把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旗幟鮮明地提出來,體現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市場規律的深刻認識。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重點是發展實體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過去5年,以簡政放權為重點的行政體制改革在釋放改革紅利、促進經濟轉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經濟運行中各類風險因素增大的新形勢,以監管變革為重點深化簡政放權,有利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認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加快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包括完善有利於促進公平競爭的規則體系,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妨礙公平準入的規定和做法,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實施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

  要點五: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準藥方,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十九大報告的這一表述,意味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這一重大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也是黨和國家制定大政方針、長遠戰略的重要依據。

   “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社會生産力發展水準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客觀反映,有什麼樣的生産力發展水準、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主要矛盾。”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表示,導致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最根本原因還是社會生産力實現了階段性的躍進,生産力水準有了質的突破。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在現實中有很多表現,比如對國內産品和服務供給不滿意,大量消費流向海外;對社會公平正義有新的期待,對不公平不合理制度現象的容忍度降低;對生態環境的需求不斷提升,環境污染極易引發社會矛盾等等。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完善宏觀調控提出了新要求。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週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

  辛鳴表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就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要點六: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産生深遠影響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色,也是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需求。堅持問題導向,不是從書本出發、從經驗出發,而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從現實矛盾出發。

   堅持問題導向,怎麼找準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就要從解決這個矛盾出發尋找問題,比如區域、城鄉之間,以及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高端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發展不充分的矛盾,這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都應該是努力的方向。

  堅持問題導向,要避免只看問題表像,而要找準問題本質。侯永志舉例,比如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髮展不平衡的問題,不僅僅是表面的生態環保投入不足的問題,更本質的是産業結構、經濟結構的問題,産業結構偏重中低端,生態環保壓力自然比較大,因此呵護綠水青山還要從調整産業結構、經濟結構入手。

  要點七: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做好經濟工作,離不開正確的工作策略和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成為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的基礎。”潘建成指出,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穩”既指平穩的經濟增長,更包括穩定的就業、物價以及社會經濟環境;“進”則既指品質的提升、效率的提高、新動能的增強等,也包括資源環境更好的保護和民生的改善等。“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

  “過猶不及,做好當前經濟工作,關鍵在於對宏觀政策度的把握上,必須明瞭什麼是適度,什麼是失度。”潘建成説,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精確性,好比良醫診病,既要瞄準方向,對症下藥,又要根據病人的體質、年齡甚至當季環境等因素將藥的劑量配比得很精準。比如判斷經濟運行是否適度,應更多地參考就業是否平穩,物價是否在合理區間等,比如房地産市場存在明顯的地域差距,杜絕“一刀切”的調控,才更有利於整個房地産業健康持續發展。(記者吳秋余、陸婭楠、王珂、林麗鸝、趙展慧)

  原標題:七大要點!學懂弄通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