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李含琳:加快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

2017-12-23 20:00:36|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韓基韜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把“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措施之一。結合我國農村目前的實際情況和條件,協調推進“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的建設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是當前農村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環節。

  三大體系的內涵與關係

  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特色農業、創匯農業的“三大支柱”。産業體系和生産體系的關鍵是提升農業生産力水準和生産效率,而經營體系的關鍵則在於創新農業經營模式。

  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給、資源開發、生態保護、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市場服務等於一體的綜合系統,是多層次、複合型的産業體系。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是衡量現代農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的主要標誌,解決的是農業資源的市場配置和農産品的有效供給問題。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就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各區域的資源比較優勢,以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為手段,通過對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高農業資源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配置效率。

  現代農業生産體系是先進科學技術與生産過程的有機結合,是衡量現代農業生産力發展水準的主要標誌。主要是通過實施良種化、延長産業鏈、儲藏包裝、流通和銷售等環節的有機結合,提升産業的價值鏈,發展高層次農産品,壯大農業新産業和新業態,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整體競爭力。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就是要轉變農業要素投入方式,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用現代生産方式改造農業,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標準化水準。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有機組合,是衡量現代農業組織化、社會化、市場化程度的重要標誌。主要涉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家庭牧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當前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要集中解決好一系列問題,如,農民要向職業化方向發展、堅持適度規模經營、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等。

  加快構建三大體系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需要培育特色優勢産業。特色主要是指資源和産品的品質,而優勢則是指市場份額、消費信譽、品牌影響和出口能力。一方面,必須深入挖掘各地農村農業資源的發展潛力,在現有農村産業的基礎上做好優選和結構優化工作,使産業優勢能夠充分反映資源優勢。要認真做好生産力空間佈局工作,高效配置資源;關注農村産業培育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問題,做好生態紅線和耕地紅線的劃定和管理。另一方面,必須創新産業發展戰略,著力培育有市場需求、有出口能力、産業鏈條長、産業互補性強、産品品質高的産業體系。各地選擇主導産業應堅持差異性、互補性、循環性的原則,儘量避免結構雷同。同時,要加快培育創新體系,加強農村技能培訓。為了引領産業成長,還需要培育一大批農業企業家。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一是要發展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家庭牧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創新農業經濟的微觀經濟基礎。二是要加快培育有文化知識、技能水準高、創新創業能力強的新型職業農民,同時支持農民工、職業院校畢業生等人員加入到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中去。三是要加快培育標準化生産基地,以農産品基地、合作社、服務公司等為主要平臺,全面實行標準化和組織化。四是要堅持實施適度規模化經營戰略,積極發展生産、供銷、信用、電商的綜合合作關係。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一是要創新“公司+農戶”模式,在“公司+基地+農戶”“超市+基地+農戶”“科技公司+基地+合作社”等方面做更多的嘗試。二是要培育新型市場經營體系,提升農産品的國內和出口層次。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的省區市農村,要把外向發展和經營作為新的戰略重點,按照國際農産品市場的需要和特點,打造出口型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出口基地、出口加工區、出口貿易區等。三是加快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金融、信息、農機和技術服務等服務主體,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專業化發展,大力發展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加強新型生産經營或服務主體之間的合作,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綜合效益。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含琳 係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