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僑界舉辦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報告會

2017-12-29 17:19:4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報告會現場 李紅攝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紅):12月29日,由中國僑聯主辦的“首都僑界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報告會”在首都經貿大學華僑學院舉行。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出席報告會並講話,吉林大學僑聯常務副主席任波、安徽合肥科學島“八劍客”之一的任濤、福建華僑大學馬來西亞研究中心主任鍾大榮、陜西漢中市委黨史研究室幹部、陜西省僑聯青年委員董方舟,分別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和學習體會,作學習十九大精神報告。中國僑聯副主席康曉萍以及來自首都各區縣的歸僑僑眷代表、新聞媒體記者約70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

  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在報告會上指出,黨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廣大僑界群眾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關鍵要“走心”,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講清楚、講明白、講生動,就要用好僑的語言,突出僑的特色,讓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充分感受其中飽含的信仰感召力、理論説服力、思想穿透力、政治凝聚力和社會動員力,真正激發僑界群眾對十九大精神的政治認同、實踐認同與感情認同。萬立駿強調,各級僑聯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過程中,要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僑聯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把僑聯工作擺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思考謀劃。著眼“大僑務”、發揮“大作為”,進一步加強與海內外僑界的聯繫,尋求共識的最大公約數,擴大團結的最大同心圓,同心共築中國夢。

  吉林大學僑聯常務副主席任波在報告中,結合黃大年的先進事蹟闡釋了她對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和理解,她説,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的開篇就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黃大年終其一生,都在秉持著這種共産黨人的精神,他用5年的時間使我國深部探測裝備擺脫落後狀況,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為我國向深地探測進軍打造了國産利器,讓某國的航母演習艦隊後撤了100海裏。

  安徽合肥科學島“八劍客”之一的任濤在報告中説,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這為新時代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指明瞭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是時代賦予我們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我們要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不僅要根據實際需求搞好基礎科研,還要把科研成果真正應用到實際當中去。任濤説,“我在海外學習工作多年我時刻感受到作為一個中國人,國外的事業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國的強大。只有紮根自己的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滿足”。

萬立駿主席講話 李紅攝

  福建華僑大學馬來西亞研究中心主任鍾大榮在報告中説,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鍾大榮説,世界各地的中國移民大都千方百計保持和傳承本族群文化,並且在融入當地後,都能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究其原因就是海外華僑華人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自信。華僑華人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與世界其它文化進行對話的實踐者,同時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者和參與者。

  陜西漢中市委黨史研究室幹部、陜西省僑聯青年委員董方舟在報告中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廣大僑界青年的積極投身、奮力報效,將自己的所學、所長熔鑄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裏。他説,僑界青年素有熱血報國的愛國情懷,在新中國發展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是建設祖國、助力發展的生力軍。近年來,很多新僑響應偉大祖國的召喚,投身於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他們回國後運用自己在海外學到的科學理論和前沿技術,提高工藝水準,推動科技創新,助力産業轉型升級,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了智慧與力量。

  報告會持續了一個半小時,觀眾們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四位主講人中既有專職的僑聯工作者,也有回國創業的新僑代表,既有研究華僑華人的學者,也有僑界群眾中的青年代表,他們對十九大報告的學習和理解充分表達出僑界群眾對中國發展成就的廣泛認同,充分表達出僑界群眾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熱烈擁護,充分表達出僑界群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的堅定信心。

  此次報告會由中國僑聯主辦,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北京市僑聯具體承辦,首都經貿大學華僑學院協辦。中國僑聯顧問林軍、莊炎林、林兆樞、唐聞生、黃軍軍、王永樂,中國僑連線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中直機關僑聯、中央國家機關僑聯、中央企業僑聯負責同志,北京市僑聯負責同志以及中國僑連線關企事業單位幹部一同出席報告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