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讓“綠意”長江奔涌而來

2018-01-06 17:43:13|來源:人民網|編輯:楊玉國

  本報記者  侯琳良  郭舒然  韓俊傑  方  敏  李  堅

  冬季,觀鳥的最佳時節。眾多觀鳥者長途跋涉,無懼濕寒,在東洞庭湖濕地架起“長槍短炮”,只為一睹遠處越冬水鳥的風采。

  湖汊縱橫,灘塗裸露,水草肆意鋪展,水鳥成群結隊戲水遊弋。時不時地,有幾隻突然振翅,不一會便翱翔空中。天地遼闊,動靜結合,這幅和諧共生的自然圖景,引得快門聲響個不停。

  “幾年前不過12萬隻,這兩年觀測數據顯示已超過17萬隻,珍稀鳥類越來越多。”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鴻,越説越興奮。

  這些不斷增長的數字,成為“長江之腎”洞庭湖生態改善的鮮活注腳。從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整整兩年時光,雖只是歷史長河中的小小浪花,卻足以成為一個刻度,標注美麗中國正攀向新的高度。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産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和黨的十九大確立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長江沿線11省市,在思想認識上清晰一致,在攻堅克難中凝成一股勁, 在實際行動中推進一盤棋,加速開啟中華民族母親河新航程。

  確立生態優先新理念

  思路清晰上下一條心

  790億元的項目,全部拒之門外?

  “環評沒過,不講情面,一票否決,一個也不要。”重慶市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發平斬釘截鐵地説。

  兩年前,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甫一提出,很多人慣性般地想到了“大規模工程建設”。在他們看來,這條佔約1/5國土面積的經濟帶上,必將佈局更多的項目和園區,立起一片片廠房。

  “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振聾發聵。

  “總書記講得十分透徹十分精準,把住了病灶,號準了脈,長江是該喘口氣了。”湖南嶽陽市委書記胡忠雄先後在洞庭湖區的常德市、益陽市待過,對洞庭湖、長江的現狀再熟悉不過。

  由於污染嚴重,湖南人“守著一湖水沒水喝”。痛定思痛,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直言,要堅決摒棄過去一味追求GDP增長、付出沉重環境代價的粗放發展方式,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必須確立起來。

  發展觀,矯正再矯正;發展思路,廓清再廓清——沿江11省市,在打響一場生態攻堅戰的同時,也在思想上打響了一場樹立新理念的攻堅戰。

  3個月前,在安徽省,一場為期3天的培訓,引人關注。培訓主題為“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對象為各市常務副市長、合肥及沿江5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縣區主要負責同志。

  受訓幹部紛紛反映,3天的專家領導授課,提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生態”和“綠色”;印象最深的,是“思路變了”,産業發展再也不是“撿到籃子裏都是菜”。

  2017年11月,湖南省召開省市縣鄉村五級幹部電視電話會議,對洞庭湖環境整治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會場上,一部《夢回八百里洞庭》的專題片播放,引發大家熱議: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如何在再現“氣蒸雲夢澤”中走出一條高品質發展之路?

  在沿江11省市,廣大幹部群眾常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常思“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辯證法,勠力重塑長江生態。

  站上永續發展新高度

  攻堅克難凝成一股勁

  站在湖北武漢市武昌區余家頭江灘,放眼望去,從江水至河堤,一片空曠。幾台機器正在緊張施工,推土復綠。

  “這份空曠,來之不易。”武昌區環保局局長孫凱感慨。曾經的景象,簡直不堪回首:一個連著一個的砂堆,橫七豎八的躉船,遍佈的違章建築,圈起來的菜地……環境臟亂不堪,灘地生態破壞嚴重,一度成為環保部門的心結。

  更讓余家頭水廠廠長劉勇提心吊膽的是,離岸1000米的江心,就是水廠的3根取水管道。用他的話來説,在這一級水源保護區內,100多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簡直就在“走鋼絲”。

  這樣的非法碼頭,在長江岸線並非個例。改變的轉捩點,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2016年3月起,11個省市重拳出擊,開展非法碼頭、非法採砂等專項整治行動。據統計,截至目前,長江沿線共取締959座像余家頭這樣的非法碼頭。

  這些碼頭存在多年,“一個碼頭一個砂場背後,都是真金白銀的利益。”孫凱搖搖頭,動人家的奶酪何其難,各種歷史原因錯綜複雜,每一個都是硬骨頭。

  在余家頭碼頭,區域內船廠、港口和砂場等,涉及中央在漢、省屬、市屬等15家主體單位,“僅憑一個區政府,怎麼搬得動?”

  難歸難。武漢只打了57天硬仗,便全部奪回沿江岸線。

  如此硬骨頭,為何今天能啃下來?

  “過去是‘雷聲大、雨點小’,零零碎碎敲敲打打,這次行動不同以往,挾雷霆之勢,動真格,求實效。”武漢市發改委副主任劉新華説,關鍵在於從中央到地方,凝成了那股必須攻克的勁兒。

  就在去年10月,安徽巢湖將帶來藍藻之害的網箱養魚一網打盡。“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巢湖管理局副局長唐勇説,“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湖清水,拆除網箱阻力再大也要上。”

  沿線整治非法碼頭,沿岸化工企業遷移或關停,全面停伐天然林,修復黑臭水體,濕地生態修復……一系列雷霆行動攻堅克難,正讓母親河重新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敢啃硬骨頭,既針對一個個看得見、症狀突出的難題,更要做好看不見、深層次的文章——長江沿線加速構建“不能污、不敢污”的最嚴制度體系,誓將美麗還予長江。

  貴州25個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市)建立産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湖南對全省79個限制開發區域縣取消了人均GDP考核,合肥將生態文明建設考評納入幹部政績考核體系……

  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統一市場、加快轉方式調結構,要用“快思維”、做加法;科學利用水資源、優化産業佈局、統籌港口岸線資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資項目,則要用“慢思維”,有時要做減法——長江經濟帶轉型之路,決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形成齊抓共管新格局

  實際行動推進一盤棋

  2016年以來,文會中感覺自己的工作節奏明顯加快,工作強度明顯加大。3年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獲批,湖南省發改委專門設立洞庭湖處,文會中擔任處長。

  洞庭湖的環境治理,並非發改委一家負責,牽涉到環保、水利、林業等多部門。省領導負責,發改委僅牽頭,各部門有序分工——文會中這樣描述洞庭湖治理的工作結構。透過文會中的話語,可見實現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關鍵在“共”。

  長江以水為紐帶,連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經濟社會大系統,其生態建設只有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才能既治標又治本。

  這兩年,頂層設計密集出臺,指導性越來越強——

  2016年5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印發,這是我國首個把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作為首要原則的區域發展戰略。

  2017年7月,環保部等部門印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從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環境污染治理、流域風險防控等方面,提出更加細化、量化的目標任務。

  國家發改委透露,沿江11省市已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同時也即將完成長江經濟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試評價。

  這兩年,長江經濟帶省市政府間合作頻繁,協同力越來越大——

  2016年12月,長江經濟帶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建立。

  2017年6月,首屆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聯席會議在重慶召開,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四省市審議通過了《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實施細則》。

  湖北、江西、湖南三省正在加強湖泊保護與生態修復方面的合作,並聯合執法打擊在長江幹流非法建設碼頭、非法採砂、非法捕撈。

  這兩年,萬里長江漸成一盤棋——“綠意”長江,在新理念指引之下奔涌而來,成為新時代圖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77.3%,比2016年同期高2.5個百分點。

  但是浩蕩長江,華麗轉身非一時之功——

  長江之尾,拿到浙江舟山近岸海域水質的最新數據,舟山市環保局副局長洪志標説,磷和氮依然居高不下,“長江生態建設,還須久久為功。”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