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科技創新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

2018-01-11 16:44:3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尚聞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20449189_14867972167081n.JPG

中國興起共享單車騎行熱。新華網 朱津明攝

  國際在線專稿:美國《地球島期刊》網站2018年1月10日刊登了一篇題為《科技如何改善中國環境》的文章,文章中指出,中國的科技創新不僅大幅度提高了中國民眾生活品質,更作為保護環境的重要推動力量,在平衡中國經濟發展速度與環境保護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約翰•帕邦(John Pabon)是支點戰略諮詢公司的創始人,過去十五年中一直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研究,並熟知亞太政策。以下為文章內容選編:

  對門外漢來説,矽谷似乎是技術世界的中心。不過,在亞洲生活和工作的人都知道,真正的重量級科技創新之地是杭州和深圳等地。這些城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創新企業,比如阿裡巴巴和騰訊。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根據研究機構“中國互聯網觀察”(China Internet Watch)相關研究,中國目前擁有7.51億的互聯網用戶,超過了整個歐洲的網民數量。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構成,併為中國帶來了十年前無法想像的産品、服務和創意。今天在中國,如果沒有網絡,就很難工作與生活,人們在網上購買衣服、食物、汽車甚至私人島嶼。在很多地方,現金已經過時了,“出門不帶手機,什麼事情也做不了。”

  如今,科技公司要更多的謀求社會與環境福利,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中,一種以科技為善的運動正在以三種方式呈指數式增長。首先,除了空氣品質監測應用外,還有用於工廠排放、廢水排放和排放的實時數據追蹤器,以及個人碳足跡。其次,中國政府正在利用技術,努力為中國的製造業和全球供應鏈提供綠色能源。最後,從日常購物到食品浪費、衛生健康和良好生活方式等各個領域,科技正在解決一系列與保護中國環境相關的問題。

  在中國的環保問題上,科技無疑是先鋒。

  PM2.5等氣象術語已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經常探討的話題。在為環境服務的科技中,共享經濟成為了新興活躍因子。摩拜單車是共享單車成功案例之一,它可以追蹤一個人在騎自行車時的碳排放量。這是一種很有趣的方式,可以教育和告知大約1億用戶,同時減少了通勤者對環境的影響。

  在更大的規模上,中國政府正將技術投入到綠色製造業領域。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被視為世界工廠,然而當今中國正在努力發展服務業,推動工廠自動化,從而提高整個全球供應鏈的效率。位於珠江三角洲的廣東省,是中國製造業的中心。它是富士康和華為等巨頭的大本營,也是沃爾瑪、Target和其他大多數全球零售商的供應商工廠。廣東也是地方政府在未來三年投資1500億美元裝備工業機器人的地方。到2020年,他們計劃將全省80%的工廠自動化。這樣做,工廠將減少浪費,提高能源利用率,並更好地遵守中國嚴格的環境法規。官員們還希望,自動化將有助於鼓勵藍領工人轉向更多以服務為導向的白領工作。

  最後,技術被用來解決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食品安全和産地是中國消費者的一貫擔憂的問題。許多有關食品安全的案例,包括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都表明瞭消費者想知道他們的産品到底是從哪來的。而現在,在一些超市裏,通過移動應用程式,顧客可以掃描産品,詳細了解産品生命週期,從種植、收割再到運輸配送,以及每個階段處理産品的相關工作人員信息。在這樣的透明度水準下,不大可能出現違法違規的亂象。

  與此同時,中國餐飲行業也在開發一系列監控和減少食品浪費的應用程式。浪費糧食在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消費者每年要扔掉1-2千萬噸的食物。儘管與美國每年浪費的6千萬噸食物相比,這一數字顯得並不太多,但仍足以養活3000萬人口。強大的監測機制將減少糧食安全和農業供應鏈等方面的壓力。

  作為一個不斷發展和創新的國家,中國已經進入了下一個前沿領域,探索更新穎的技術,以更好地利用技術。未來中國將更好地促進線上程式和應用程式的發展,以加快教育的革新;環保工作的關注重點也將從治理空氣污染轉向資源和廢物的管理與應用。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都將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手段。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