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加坡華商:目睹中國發展變遷,對“一帶一路”倡議有特別的共鳴

2018-01-12 21:04:4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新加坡記者孫牧寧):由通商中國舉辦的首次通商中國沙龍于1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來自新加坡太平船務私人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張松聲作了題為“‘一帶一路’為本地航運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的經驗分享。他講述了自己幾十年來目睹中國變遷,積極參與中國發展的故事。

  太平船務公司成立於1967年,創立者是張松聲的父親張允中。張老先生有很深的中華情懷,因此在中國發展落後、面臨重重封鎖的時候,太平船務義無反顧地進入中國市場,成為了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張松聲分享了那段歲月的故事:“當時中國的市場對外是封閉的,很多國家也不願意去中國。我還記得在60年代到70年代初,越戰的時候,當時跑越南非常好賺錢。可是我父親堅持,這個船還是要開到中國去。股東都會問,你為什不跑越南,要跑中國呢?可以説中國的貨很難運出去。我還記得從青島運苜蓿草,中國出口苜蓿草到科威特去。這東西其實很輕、不值錢,但是很難運,又很危險。當時很多東西都是這樣又難運、又危險的。”

  然而就是在這樣困難又落後的歲月,太平船務依舊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在當時甚至有“貨運不了,找太平”的説法。張允中還鼓勵自己的兒子張松聲學習中文,並在張松聲16歲時讓他坐上自家的貨輪前往廣州。“當時我感覺中國的老百姓雖然生活比較艱苦,但是他們熱情、好客、樸實無華,而且最重要的是紀律嚴明。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當時確實很貧困,但是大家有一種志氣。這次中國之旅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也激發了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熱愛。也好在我爸爸送我去華校,這點我很感謝我家人的安排。”

  可以説,太平船務的發展伴隨著中國的崛起與發展,公司從60年代只有兩艘貨輪,發展成為擁有近160艘貨船的東南亞最大的集裝箱船運公司。近年來,面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張松聲也有特別的感受。“我們‘太平人’是比較早對‘一帶一路’倡議有這種感受的。我父親和公司元老在我來這裡做分享前對我説,太平在六七十年代就開始參加‘一帶一路’了。當時,中國建設了坦讚鐵路。坦讚鐵路的始發港是天津。一開始必須用中國的船,當時越戰處於最高峰,所以這個船必須從天津不停開到達累斯薩拉姆。每次運送1000多個中國工人和幾千噸的設備。這兩艘船是耀華、明華。當這兩艘船要進塢修理時,中國僑辦和中外運就找到我父親,問能不能拿一條船出來。條件是從塘沽一路開到坦桑尼亞,一路上不能停下加水加油,電報也不能打,因為害怕美軍的騷擾。於是我們的一條船,就參與了坦讚鐵路的建設。所以在‘一帶一路’提出來的時候,我們真的很有共鳴。”

  如今,“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話題,太平船務也積極參與,在廣西、重慶都投資建設了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張松聲認為,面對“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新加坡企業要抓住,但是面對同時而來的挑戰與競爭,新加坡企業也不能退縮。“我們作為新加坡企業也要未雨綢繆,勇於抓住機遇,不斷自我完善,提升競爭力,以免商家繞道新加坡去別國發展。新加坡企業向來有良好的信譽和口碑,加上語言優勢,中國各省市政府也非常歡迎和扶持新加坡企業去當地發展投資。當然在異國發展肯定會遇到很多操心事、煩心事,但是只要我們能與合作夥伴坦誠相對,與當地政府真誠相對,總會水到渠成。我用一句當下流行的話,‘幸福是靠努力奮鬥出來的’,這句話是習主席在今年的迎新賀詞中講到的。”

  通商中國是由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倡議,由李光耀和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于2007年11月共同正式啟動的新加坡非盈利性組織,旨在加強新加坡與中國的聯繫,通過多種渠道推動新加坡與世界的銜接。據了解,通商中國沙龍將陸續邀請新加坡政商界名人,與通商中國會員交流新中合作與發展經驗。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