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大家談】“低投入—高穩定”的安全國家是如何煉成的

2018-02-08 15:28:0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去年社會治安滿意度上升到95.55%(資料圖)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不僅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而且在保障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平安中國”“法治中國”不斷推進,中國已被公認為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人民日報》2月7日)

  中國被公認為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絕非浪得虛名。有數據為證:2017年,中國是全球命案發案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51.8%,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上升到95.55%。

  猶記得去年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刑警組織第八十六屆全體大會開幕式上強調:“當前,中國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一表達獲得了與會人士的認可,也是每個中國人所引以為豪之處。

  中國何以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答案並不複雜。這是因為國家始終把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不斷推進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進程中,不斷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緊緊圍繞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突出治安問題,嚴厲打擊、嚴密防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言以蔽之,讓民眾享有一個安全穩定的生存生活環境,是中國治國理政的重要目標。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首次正式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將每年4月15日確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從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再到確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無不彰顯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無不踐行“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也不無説明黨中央把居安思危當成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

  國家安全是國家發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實現國泰民安,殊為不易,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更是難上加難。令人自豪的是,我們以較低的成本保障社會和諧穩定成就。正如相關報道所稱,中國警力配備數字遠低於世界水準,用於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支出與其他國家相比佔國民生産總值比例很低。

  創設“低投入—高穩定”的安全模式,秘訣來自兩個層面。一是制度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獨特的優勢,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係,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在這種大環境中,更容易消弭紛爭,實現和諧。

  二是善治力量。體制再有優勢,如果沒有善治就很難發揮出來。有學者指出,只有實現對中國這樣超大型國家的良好治理,才能保證長治久安。國家治理還要實現現代化轉型,只有實現科學治理、民主治理和依法治理,國家治理才能走出中國歷史上治亂循環的週期律,邁上持續穩定繁榮之途。而從現實反饋看,無論科學治理還是民主治理、依法治理,我們均做得出色。“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正因為有了良政善治,中國才能成為全球矚目的新興大國,成為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十九大報告提出,讓人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感”中,安全感不可或缺。如今,儘管我們盡享安全之利,為安全大國而驕傲,但深知呵護安全沒有窮期。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無論維護國家安全還是捍衛公民安全都更有挑戰,但是只要繼續保持制度優勢,保持善治優勢,就能確保國泰民安。(秦川)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