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人的“安全感“來自何處?

2018-02-08 15:53:2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最近,中國政府發動了新一輪“掃黑除惡”行動,主要針對地方黑惡勢力侵蝕基層政權和橫行一方欺壓群眾的現象進行重點打擊。根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發出的通知,這個專項鬥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事關社會大局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心向背和基層政權鞏固,事關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一直努力為中國民眾提供一個“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生活環境。從內外情況來看,營造這樣一個環境其實並不容易。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幅員遼闊,人口居於世界第一,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結構分化重組的規模前所未有,世所罕見。另一方面,世界局勢並不太平,周邊形勢複雜,存在著大量的不穩定因素,對中國的社會治理構成了挑戰。

  相關調查顯示,2017年中國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51.8%,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上升到95.55%。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社會安全穩定與經濟高速發展一起,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的兩張名片。

  值得關注的是,這樣的成績是在低成本投入條件下獲得的。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的最新估算,全世界各國每10萬人口占有警察人數平均約為300人。相關調查研究顯示,中國每10萬人口平均警察數量約為140人,警民比例大約為0.14%左右,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中國以這麼低的警民比例,實現高效的社會安全治理,這其中的奧秘是什麼? 

  不同於一般的國家,中國的社會治理並非單純通過強化執法機構來實現,而是基於本國國情,充分發揮中國共産黨自身特點和優勢來實現的。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國執政黨採取的掃黑除惡、治爆緝槍、禁毒掃黃等運動,有效遏制了違法犯罪的勢頭,增強了人民對公平正義的獲得感,確保了社會治安持續穩定。

  在具體治理模式上,中共同樣堅信“走群眾路線”是最佳方式,明確規定了履行警察職能的人民公安機關必須以“根本路線是群眾路線”和“基本方針是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為工作原則。早在1952年,中國政府就出臺了相關條例,保證各級政府和公安機關依靠群眾力量的協助,來履行預防和打擊犯罪等社會治安管理職能。這一點相較于西方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警務社會化”和“社區警務”等概念,早了將近30年。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社會結構出現了巨大變化,人口流動性與日俱增,社會矛盾也呈現了多樣性和複雜性。針對這種新變化,中國共産黨在總結歷史經驗基礎上,同時借鑒參考西方現代社會管理理論,獨創性地提出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概念,並不斷完善,逐步發展成今天的“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群眾”十六字方針,從而實現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理違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維護社會治安持續穩定。

  從“小腳偵緝隊”到“紅袖章大媽””朝陽群眾“,中國共産黨始終依靠人民、為了人民,實現了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所以能憑藉如此低的警民比例,使中國穩居低犯罪率國家之列。這種“低投入——高穩定“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式,不僅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借鑒,也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做出重要貢獻。(特約評論員 千里岩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