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硬指標”

2018-02-11 17:57:5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4日由新華社受權發佈。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2月4日新華網)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是農業的主體,農業的興盛,農村的繁榮,都要寄希望於農民這個群體。農民,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作為一個“受苦受難”的形象群體存在,即使到了改革開放以後,農民也還沒有作為一個職業群體的形象存在於公眾的印象中,反而一説起“農民”這個字眼,往往帶有“落後”、“守舊”的意味……

  改革開放以來,因為城鄉二元體制的分割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農村的經濟活力在一些地區逐漸衰落,農村經濟空心化、人口空心化現象比較嚴重,大量農村青年早早的奔向城裏,並且以在縣城、市裏安家置業為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農民的職業身份在他們看來,不僅僅是束縛,更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羈絆,年輕一代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産、不願意當農民的現象已經讓農村經濟發展出現後繼無人的尷尬局面。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總綱,對振興中國農村做出了全面而又具體的部署,讓人們看到了黨中央對振興農村的決心,也看到了農村經濟再度崛起的希望,同時,也看到了農民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的希望。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和一個美好願景,要想真正將農民職業化,並且讓這個職業對年輕人的職業選擇産生引導和鼓勵作用,恐怕還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進行改革配套措施的跟進。

  首先要解決的是種地問題。現代的年輕人之所以不願意種地而跑到城裏打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小家小戶的傳統種植方式太辛苦,而且因為沒有規模效益,賺不到錢。中央一號文件此次提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進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發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可以説是號準農業發展的脈,也下對了“藥”,只有解決掉怎麼種地這個農民最關心的問題,才能夠有基礎吸引到年輕人從城裏回到農村發展。

  其次是要解決環境問題。農村對於年輕人來説之所以缺乏吸引力,除了就業和掙錢機會少,更多的是對環境的不適應。這裡所説的環境,既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人文環境。因為經濟發展的無序,一些地方的農村養殖業發達,但隨之帶來的是環境污染的嚴重破壞,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景象隨處可見,這對於從上中學就已經習慣城市生活的大多數年輕人來説,不僅僅是情感上難以接受,而且也確實讓他們沒有辦法習慣在如此惡劣的生活環境中長期安家生活,所以一號文件中對於農村環境的治理也提出了明確的措施和目標,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此外,農村文化的“沙漠化”現象也是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回鄉發展的重要原因——過年回去呆幾天都無聊的發慌,這可能是很多久居大城市的年輕人共同的感受。因為缺乏文化娛樂場所和設施,所以即使有一些致力於在農村發展的年輕職業農民在經過幾年的實踐之後,往往也會因為經不起寂寞的考驗“鎩羽而歸”,因為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説,對人文環境的需求已經完全和父輩不同,他們不能夠忍受沒有電影院和網購送貨上門的封閉環境,即使機會再多,也不能吸引他們,這是現代年輕人的特點。

  中央一號文件對此也有充分的制度安排,明確提出“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包括了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等具體措施。

  將農民當做一個職業,將現代職業農民作為一個有朝氣和希望的職業群體去培育和打造,將中央一號文件不折不扣的去執行,未來十年、二十年的中國農村,必將大有希望。而農民作為一個職業,是否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其中,也將成為檢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效果的“硬指標”。(何禾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