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穿越40年,一起買年貨去!

2018-02-15 17:10:44|來源:央視網|編輯:張倩楠

  2018年春節來了!您家置辦了哪些年貨?有了辦年貨的熱鬧,春節的記憶才不會褪色。而作為時代的符號,年貨真實地記錄下了40年來我們吃穿住用這些生活中最實際的變化。點擊視頻,跟我們穿越40年,一起買年貨去!

  

  70年代:買肉買魚買布做新衣服

  1979年是羊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裏,春節的色彩鮮亮起來,人們幸福而隆重地忙碌著過年的吃穿住用。正月臨近的日子裏,置辦年貨是一件大事,街上處處排長隊、擠人墻,拿著全家的本兒和票兒,買肉買魚買布做新衣服。

  

  1979年的年貨大集,很多都直接擺在街上。在那個時候,要辦年貨,票最重要!辦年貨算得上一個家庭一年中最大的開銷。

  孩子們最愛的糖果,一定會稱幾斤;油皮紙包裝的點心,走親戚串門得拎幾盒;更別提當年最緊缺的魚肉,只有過年才能多吃上幾口。

  

  80年代:日用工業品受歡迎

  到了80年代的春節,大家買年貨有了明顯的變化。這是1982年的北京市百貨大樓去,為使首都居民過好春節,北京市認真安排好節日市場。

  

  節日前夕,北京市一商局、二商局、供銷社等部門紛紛到外地組織貨源。全市重點安排的130種節日商品中,有89種的供應量超過往年,日用工業品貨源充足。市一商局和供銷社還專門調撥了自行車、縫紉機、手錶等農民喜歡的工業品運往農村。

  

  請一張年畫回家過年,也是我們中國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儀式感。這是86年的陜北,這家人,媽媽帶著弟弟剪窗花,爸爸帶著姐姐貼春聯,大紅的燈籠一挂,真的是年味十足。更有意思的是,傳統的年畫也推陳出新,他們沒有貼上傳統的福字,而是在家裏的墻上挂了一幅國畫,虎虎生威,別有一番年味兒。

  

  80年代末的春節,傳統的年畫就這樣煥發了青春,有人在家裏挂上工人、農民畫像,還有的喜歡美人畫、山水田園畫、富民政策畫等等。哪怕就寫一個簡單的福字,那也是對來年的生活一份最踏實的希望。

  90年代:年貨越來越貼近生活需要 

  到了90年代,年貨越來越貼近生活的需要。比如,在1995年的安徽省潁上縣詹家崗村,老鄉們在春節前就置辦了一批特殊的年貨。 

  詹家崗村以前是出了名的窮村,80年代初年人均收入才30多塊錢,現在村民年人均收入2600多,村裏有14個家村辦企業,春節前夕,村出資100萬元為家家戶戶免費裝電話。村裏可是做了大生意,電話已經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記者:為什麼想起給村民安電話?

  村書記:同台灣人搞個合資企業,結果他來這一看,看我用的是搖把子電話,所以不和我搞合資企業。回家以後,我下決心回村裏裝電話,不裝電話,經濟不可能發展!

  

  21世紀:年貨越來越洋氣 

  2001年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進入21世紀,年貨也開始洋氣起來了,進口産品成了春節的新寵。尤其是隨著“超市”在全國的遍地開花,徹底顛覆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年關一到,超市開闢了“年貨一條街”。

  從2010年的春節起,互聯網快速發展,足不出戶,滑鼠輕點,年貨就能送上門。更多人選擇在網上買年貨,少了排隊,輕鬆自在。還有在外打拼了一年的年輕人,網購了禮物寄回老家,帶著思念,裝著祝福,打包送給最愛的家人。 

  

  這些年,很多人感慨,年味淡了,平時想買的都買了,買年貨也就顯得沒那麼特殊了。但不管怎樣,辛苦了一年,給家人、給自己都準備一份年貨,送上一份禮物吧,只為最珍貴的你!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