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一位扶貧幹部的駐村工作日誌:精準扶貧帶來大變化

2018-02-27 16:57:3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徐藝源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高飛):“咱們到人家村裏,一待就是兩年,天天一塊兒工作生活,總得給村裏辦點實事,我們當初想法就這麼簡單。”邯鄲市農牧局駐魏縣和順會村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梁斌一邊整理著兩年的扶貧工作日誌,一邊對記者説。這個春節過後,梁斌為期兩年的駐村扶貧工作就要告一段落了,人雖然即將離開,可他對扶貧工作的牽掛,卻留在了和順會這個小村裏。

  小村開始大扶貧

  河北省魏縣,地處河北南部,是國家級貧困縣。梁斌帶領的扶貧工作隊進駐的和順會村是全縣最貧困的村子之一,當地年人均純收入2000元,村集體經濟無收入。

  為了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扶貧工作從給小村“把脈”開始。在駐村之初,梁斌首先帶領工作隊挨家挨戶了解情況,找到村裏貧困的根本原因是留不住年輕人,村裏的主要勞動力都選擇外出打工,整個村子成了以老年人和孩子為主的“空心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_副本_副本

扶貧工作隊定期聯繫市裏的醫院為村民們義診(受訪者供圖)

  “精準扶貧不能只給錢,在數字上把平均收入提高,其實不能解決小村貧困的根本問題,得對症下藥,因地制宜。”扶貧工作隊的思路,從一開始就牢牢抓住“精準”二字,力求工作行之有效。“有病的咱們聯繫市裏的醫院進行義診,失學的咱們聯繫學校讓孩子複學。但村裏留不住年輕人,就得想辦法扶植村裏自己的産業,讓年輕人不出村也能工作掙錢,有了年輕人,村裏才能有活力,才有持久發展下去的動力。”

  為了留住村裏的年輕人,給村裏帶來長遠發展,梁斌和他的扶貧工作隊開始了四萬公里的行程。

  小村上了大項目

  扶貧先扶志,扶志亦扶智。制定了産業扶貧的工作大方向之後,工作隊帶領和順會村領導班子奔赴各地進行參觀、學習、考察,行程最遠的一天就是一千多公里。經過一番考察,原本安於現狀的村裏的老支書、老村長開闊了眼界,也對小村發展有了新的期望和目標,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2_副本_副本

和順會村的大棚裏收穫了香甜瓜(受訪者供圖)

  結合村裏的實際情況和村民的意願,和順會村最終決定上馬香甜瓜項目。項目籌備階段,為了把一切風險降到最低,讓村民徹底打消顧慮,工作隊找到省、市相關方面專家,對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有了專家們的肯定,小村的扶貧工作有了更大信心。

  小村來了大專家

  確定了香甜瓜項目,具體怎麼實施成了首要的問題。扶貧工作隊把事情考慮到了細微處,把工作做在了前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3_副本_副本

扶貧工作隊的工作日誌 攝影:王高飛

  一方面,香甜瓜種植期短,經濟效益快,村民的種植能力經過培訓可以勝任;另一方面,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病蟲害等問題,工作隊還為村裏找來了國家香甜瓜體系的專家和省農科院的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制定了“單一品種規模化”的發展方向。經過小規模試種,和順會村種出的香甜瓜順利通過測評,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認可,也讓村民和扶貧工作隊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小村有了大規劃

  瓜種出來了,如何把收成變成收入,成了工作隊的又一個工作重點。“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是工作隊的思路之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4_副本_副本

春節剛過,扶貧工作隊便進入大棚檢查覆膜情況。攝影:王高飛

  前期沒有大棚,工作隊聯繫專人建設二十余個大棚;村民不懂種植技術,工作隊聯繫專家培訓指導;後期沒有銷售渠道,工作隊依然負責聯繫銷路,經省農科院牽線,簽訂了香甜瓜收購合同,按照每斤2塊錢的保底標準全部收購。而村裏香甜瓜産業後續的經營和銷售工作,工作隊也從村裏組織專人承擔。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5_副本_副本

扶貧工作隊在和順會村建立的大棚種植基地(受訪者供圖)

  此外,扶貧工作隊還成立了村集體控股的公司和合作社。這一下,村民只需在建好的大棚裏種瓜,其他的什麼都不用操心。看著從之前種小麥、玉米為主時每畝600-800元的收入,一下提高到種瓜後每畝過萬元的飛躍,村民們從心底裏感謝為他們帶來實惠的工作隊,感謝為小村帶來發展的“精準扶貧”。

  通過項目,村裏的年輕人不用遠走他鄉,在村裏也能勞動致富了。下一步,和順會村還將繼續發展生態農業和旅遊業,將兩者有機結合,建設香甜瓜為主的田園綜合體,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也是村裏人人期待的大未來、大規劃。

  小村成了大牽掛

  即將離開工作了兩年的和順會村,梁斌和他的工作隊員都難掩感慨和留戀。看著厚厚的扶貧工作日誌,字裏行間記錄的是實實在在的付出和收穫。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6_副本_副本

春節前夕,扶貧幹部梁斌到貧困戶家送米麵油(左一為梁斌)

  “‘輸血’不如‘造血’,給村裏留下多少扶貧資金,都不如給他們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産業。看見村裏實實在在的變化,自己的心裏也有點成就感。”梁斌的比喻為扶貧工作隊兩年的成果做了生動的總結。扶貧工作隊為小村留下的能持續“造血”的産業,帶來了“精準扶貧”後的巨大變化;而小村也在扶貧工作隊的每一個人心裏,留下了大大的牽掛。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