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河南建築師張義忠:找準城市文化定位進行變革性的傳承

2018-03-14 11:32:4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JPG

河南大學建築系系主任張義忠教授接受記者採訪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史斌斌、劉娜、田蕾):開封置府,始於五代後梁,至北宋時期,作為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譽為“天下首府”。遺憾的是,由於遭受黃河水患和戰亂,昔日府衙早已不復存在。如今的開封府是在原址基礎上,依北宋營造法式重建而成的FangSong文化遊覽區。河南優秀青年建築師、河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建築系系主任張義忠教授曾參與主持了開封府重建工程。他認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找準城市文化定位,對文化進行創新和變革性的傳承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開封被譽為八朝古都,擁有深厚豐滿的歷史文化積澱,在北宋時期更是達到了鼎盛,都城東京(今開封)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千百年來,在開封府題名記碑上鐫刻著的歷代府尹的名字如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等使其不僅在歷史文化上佔據著光彩耀人的地位,更以其“公正執法,廉潔為民”的府衙文化譽滿天下,成為老百姓心中公平正義的化身。如何在新時期找準這座古城的文化定位和發展方向,張義忠教授説:“改革開放以來,開封一直都在思考著未來城市發展的路子怎麼走下去,尤其是我們有這樣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這樣一個文化光環,怎麼讓這種光環在現代社會當中發揮它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實際上作為開封人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而且三十多年來一直在嘗試。在我們建設領域,打造一個城市風格,對城市文化需要有一個定位。西部有漢唐長安—西安,明清有北京,我們在這個地方承上啟下,實際上宋代的開封作為一個文化的根,所以現在叫‘城市新宋風’研究,新宋風的風格也就在於此。”

  開封府作為“天下首府”,成為北宋府衙文化、科舉文化、道教文化等宋文化的集中體現地。張義忠説,開封府的重建工程正是在找準了其宋文化定位的基礎上開啟建造的,“開封府是在開封城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來建設的,它也是在歷史文化基礎上建造的一個工程。這個項目和開封城市整個的打造、宋文化的特色是非常吻合的。更何況也是打造宋文化中的“官文化”特色,所以(開封府)是一個現代人造的FangSong式建築的典型案例。”

  談到FangSong建築,就不得不提到北宋李誡編修的《營造法式》,這本書是當時建築業最經典最全面的一部專著,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的出現也是北宋盛世在建築方面的體現。今日我們看到的開封府,正是依營造法式修建的,佈局規整,莊重典雅。張義忠介紹説:“這一組建築有三路軸線:中路、東路和西路。整個園區佔地五十多畝地,這三個院子從建築的形式來看,類型比較多,代表了唐宋鼎盛時期中國建築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成就。所有這些建築形式在這些院子裏基本上都涵蓋了。”

  同時他提到,文化傳承需要不斷地探索創新,在建築方面也不例外,“比如説開封府這一組建築,形式上還是傳統的形式,但是我們實現的方法已經不再是純粹的傳統的木結構,而是把現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融入其中,用這種技術作為一種表現手段,文化仍然是我們追求的永恒目標。”

  張教授介紹説,包括建築文化在內的文化傳承和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如今,建築文化傳承和發展的方向與理念越來越清晰,“我們不可能完全採用復古的方式複製性地傳承,一定是在新的社會背景下、新的技術支撐下和人們新的生活要求下,進行一種變革性的傳承,這才是一個發展之路。現代人其實也逐步強化了這種意識,尤其國家對文化復興這方面越來越重視,這也更促進了對傳統文化在現代的再生問題的探索。”

  張義忠説,文化的傳承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各個國家都在自己的文化傳承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在建築方面也不例外。建築歸根到底也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如何通過建築讓人們體驗文化,享受生活的目標,從古至今都是一樣的,“社會在發展,人的訴求、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宋代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人們對這種優雅生活、美好生活的嚮往(沒變)。北宋如此,我們現在也如此,它是永恒的,只是它在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我們現在也是希望能在建築文化領域能夠把北宋那種優雅的生活方式,通過一定的建築載體把它呈現出來,讓人們生活在這個城市當中享受城市生活。”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