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憶先烈 習近平這樣傳承“紅色基因”

2018-04-05 09:05:19|來源:央視網|編輯:楊磊

  央視網消息: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作為傳統節日,清明承載著人們對故人的緬懷追思;作為春日裏的節氣,清明同樣孕育著未來和希望。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數次在清明前後緬懷先烈、種植希望,讓紅色基因的傳承在陽春之日煥發勃勃生機。

  就在剛剛閉幕不久的兩會期間,習近平再次強調:“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忘初心,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緬懷先烈 信仰之光照亮前行路

  清明憶先烈 習近平這樣傳承“紅色基因”

  2017年10月31日,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溫入黨誓詞。(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後不久,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這裡瞻仰革命舊址、重溫入黨誓詞。

  翻開歷史的扉頁,時光定格在96年前,一群年輕人聚集在這裡,革命的星星之火,燃燒出一片嶄新天地。這是信仰之路的開始。

  “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1935年8月,方志敏在就義之前慷慨陳詞。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習近平重溫這句誓言。他説:“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願,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

  革命年代,信仰在熱血與犧牲中淬火而生。

  “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30年前,青年科學工作者黃大年在入黨申請書中激情澎湃地寫道。他用一生踐行了自己的誓言。習近平號召全國黨員幹部學習這種“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情懷。

  和平年代,信仰是立足本職、公而忘私的情操持守。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熱土一抷魂。”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先後十余次來到革命老區追憶先烈。正是這些被熱血浸透的信仰,將許多人匯聚到馬克思主義旗幟下,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他們將“小我”融入“大我”,成為無私的愛國者、無畏的革命者、無悔的犧牲者。

  “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跡,要讓後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2018年兩會,習近平再次強調。

  慎終追遠,以明今日之事。今天,中華民族翻過民族危亡的一頁,走過一窮二白的一段,進入風起雲湧的新時代。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信仰的感召凝聚共識,需要團結的力量攻堅克難。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新時代的共産黨人,更要以信仰之光照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政治清明 紅色基因涵養浩然正氣

  2013年7月,西柏坡紀念館內,習近平駐足在一塊展板前仔細對照,認真回答:“不做壽,這條做到了;不送禮,這個還有問題,所以反‘四風’要解決這個問題;少敬酒,現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關鍵是要堅持下去……” 

  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為“趕考”定下的規矩。

  清明憶先烈 習近平這樣傳承“紅色基因”

  2016年2月2日,習近平在井岡山八角樓革命舊址群看望革命烈士後代和先進人物代表,同他們親切交談。(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6年2月,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內,習近平鄭重地説:“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産生觸動。”習近平表示,要讓廣大黨員幹部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

  什麼是“紅色基因”?是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執政理念,也是堅守廉潔自律底線、牢記使命擔當的公僕情懷。只有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保證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歷史週期率,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28年前,習近平寫下了這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之後,習近平三下蘭考,每次都重提“焦裕祿精神”,並要求黨員幹部要“把焦裕祿精神作為鏡子照照自己”。

  “紅色基因”的斷代,會造成共産黨員理想信念崩塌,“實用主義”大行其道,黨員幹部就會對群眾冷漠自私。翻閱貪官懺悔錄,總能看到信仰失守背後的精神變質。

  正因如此,習近平不斷重申信仰、強調理想、看重為官之德。他把這種理想信念稱為共産黨人的精神之“鈣”,時常提醒大家要在精神上多“補鈣”。

  在習近平的帶領下,近年反“四風”、改作風成效斐然: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無形的墻”逐漸被打掉;懲治腐敗、打虎拍蠅背後是老百姓愈來愈深的信任;全面從嚴治黨凝心聚力、扶正祛邪,不僅讓黨心一振,更試出了人心向背。

  栽種希望 紅色精神激發奮鬥偉力

  清明憶先烈 習近平這樣傳承“紅色基因”

  2018年4月2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8年4月2日,陽春之時,綠意初綻。習近平來到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他曾經説過:“我國歷來就有在清明節前後植樹的傳統。”

  揮鍬鏟土,堆起圍堰。習近平同青少年們栽下的不止是樹苗,更是希望。這就像是一個播種與收穫的隱喻——習近平曾不止一次指出,要把紅色基因、紅色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延安是黃土高原上的革命聖地,被稱為“中國的希望”。在這裡,中國共産黨帶領工農紅軍用小米加步槍打勝了一仗又一仗,用雙手和鋤頭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産運動,為“艱苦奮鬥、自力更生” 的紅色精神寫下最好注腳。

  在給延安楊家嶺小學少先隊員回信時,習近平叮囑孩子們一定要“發揚延安精神、勤奮學習”。

  與延安精神一樣穿越歷史、歷久彌新的還有“長征精神”“蘇區精神”“井岡山精神”……它們都凝聚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磅薄力量。

  正是有了這種力量,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從一窮二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新中國成立之初4000多萬人流離失所,到連續5年超過千萬人擺脫貧困;從經濟上風雨飄搖到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從鐵釘、火柴都無法生産,到“嫦娥奔月”“蛟龍下水”“悟空探天”……

  今年兩會期間,來自沂蒙革命老區的鄉村教師張淑琴向習近平彙報了關於紅色教育的問題。習近平勉勵她“數理化之外,愛國主義教育要加強,要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是從哪來的,紅色基因是要驗證的”。

  寄語青少年,就是寄語明天,寄語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91年前,在舊時代的余暉中,革命先驅李大釗為了共産主義事業慷慨赴死。他曾説:“黃金時代,不在我們背後,乃在我們面前;不在過去,乃在將來。”

  清明憶先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黃金時代”,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人民領袖念茲在茲,中華民族奮發向上,從歷史烽煙中傳承的紅色精神,激勵著前進中的中國不斷書寫新輝煌。(文/樊帆)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