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曲曉松:保障國家重大活動現場通信安全 實現零失誤

2018-04-16 15:45:17|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_副本

曲曉松在機房測試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賈雪靜):2008年奧運會、APEC會議、兩會等各個國家重大會議的現場,都能看到曲曉松的身影。曲曉松是北京聯通的一名服務工程師,他是解決通信IP技術疑難問題的專家,十年間三十多次為國家重大活動的通信安全提供保障服務,實現零失誤。

  堅守重保,“零”的圓滿

  “網絡安全至關重要,有任何一個微小的差錯,都可能出現無可挽回的政治影響。”曲曉松回憶説,“第一次執行重保任務是黨的十七大,能夠近距離地感受會議現場,非常激動,但是因為沒有經驗無從下手也很緊張。”

  經過十多年的歷練,現在執行重保任務時,曲曉松已然褪去了當年的青澀,從容穩健。曲曉松説;“雖然經驗豐富了,但是我告訴自己每一次執行任務都要像第一次一樣認真嚴謹。”

  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由於會議涉及酒店多,需要的頻寬高達3.4Tbps。這項工作難度很高,曲曉松針對每一條鏈路、每一台設備,連續測試了50個技術指標,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搭建網絡、技術支持、驗收測試。“若每一條鏈路測試有0.01的冗余誤差, 3.4Tbps頻寬的網絡都將隨時面臨癱瘓風險。” 曲曉松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_副本_副本

曲曉松參加一帶一路新聞中心通信保障

  2008年奧運會,曲曉松的任務是測試比賽場館內的設備,工作只能在中午比賽休息時間進行。炎炎烈日,他帶領團隊為31個比賽場館攻克了電源、散熱、數據流量、核心節點配置等多項技術難題。同時,他主動留意各國記者的上網習慣,編制出《IP服務技術手冊》,迅速解決東西方媒體的差異化需求,得到了外國記者們的一致讚譽。

  技術高超,關鍵時刻頂得住

  處理疑難故障是曲曉松的拿手絕活。每到通信保障的關鍵時刻,公司的領導總會説:“讓曲曉松頂上去”。2016年9月,曲曉松突然接到電話,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電話讓自己和國家超級工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電話來自陜西聯通,事關天宮二號火箭發射。當時,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某通信專線突然出現故障,相關部門想盡辦法仍未能定位故障點。曲曉松意識到任務的艱巨性。關鍵時刻,他雖然沒有親臨現場,但憑藉著深厚、精湛的技術功底,在8小時內,抽絲剝繭,逐步清晰地判斷出故障點,最終在火箭發射前100小時,排除了故障。

  曲曉松的徒弟郭松説:“我很敬佩師傅的敬業態度,第一次和師傅去客戶公司處理故障,機房沒有坐的地方,空調很涼,噪音很吵,師傅二話不説,抱著電腦席地而坐開始排查故障,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但對曲曉松來説,工作條件艱苦、經常加班熬夜都極為平常。他説:“解決故障是我們的工作職責,為了達到目標必須面對各種困難。”

  匠心獨具,使命在肩

  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適應技術的進步,曲曉松從來沒有停下求知的腳步。他利用業餘時間專心鑽研,一舉獲得國資委技能大賽金獎和全國技術能手。他用5年時光,每晚抱著厚厚的技術書本挑燈苦讀,在2010年拿下了2張代表互聯網領域最高技術水準的CCIE證書,而全球行業內擁有2張證書的專家只有500多人。

  在同事眼中,曲曉松不僅是個技術大牛,任何問題都能向他請教,而且他還是個開心果,只要他在,辦公室的氣氛就很歡樂。曲曉松的徒弟馮遠説:“每次師傅看到我遇到棘手的問題焦灼時,他總會講個段子讓我輕鬆下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2(1)_副本_副本

曲曉松團隊

  一個人即使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只有人人過硬,才能形成堅不可摧的團隊。多年來,曲曉松不斷探索如何更好的幫助同事、回饋公司。他獨立編寫了《IP路由交換技術入門-實驗手冊》等多種教材,組織員工培訓和專業技術比武,2013年創辦了以曲曉松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很快培養起一大批IP技術專家。

  曲曉松介紹自己的培訓方法屬於“啟髮式教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會引導大家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直接講述,有時還會想辦法去誤導,故意設“陷阱”。很顯然,這樣的做法頗有成效,同事們對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印象更加深刻。

  曲曉松先後被國資委授予“全國學習型員工”、北京市總工會“知識型職工標兵”等多個稱號。2017年,又被授予“首都勞動獎章”、“大國工匠”等稱號。面對榮譽,曲曉松謙虛地説:“這些稱號對於我是一種激勵。在我們行業,有很多人比我更辛苦更值得這些榮譽,只是工作性質決定我可能參與了一些國家重大會議的網絡保障工作。未來我將更加專注技術,同時為同事們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帶領團隊為我國的通信事業做出貢獻。”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