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中國光纖接入第一人徐珺:我離工匠還有很大差距

2018-04-19 16:38:34|來源:中國台灣網|編輯:楊磊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徐珺工作中。(中國電信上海西區電信局供圖)

  中國台灣網4月18日北京訊 (記者 張麗媛)餐巾紙、自行車閘、橡膠管……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物品,你或許很難想像,這些幾元、幾十元的東西竟可以創造出幾十萬元的價值,成為解決通信末梢光纖入戶技術難題的“大功臣”,而一切都源於徐珺的奇思妙想。

  徐珺,中國電信上海西區電信局線務員,在通信業,他被譽為“中國光纖接入第一人”,他發明的“四小工具”使光網普及中的入戶瓶頸得到技術性突破,使電信上海公司暗線穿通率從10%提高到了51.6%,隱形光纜布放方法改進工藝使在暗管無法穿通的情況下,光纖也能美觀隱蔽入戶。

  癡迷工作 十年一日

  2018年4月10日,上海天氣晴,最高氣溫28攝氏度。這個時節算得上是上海最好的時候,後面的梅雨天會比較難熬,夏天最高氣溫有時會達到近40度,但從業20年來,無論酷暑嚴寒、夏雨冬雪,騎著代步車,背著線務員專用包,穿梭在街頭巷尾,檢查線路,為用戶解決難題早已成為徐珺和同事們的日常。“去年八月份換的電動車,到現在已經跑了4800公里。”徐珺淡淡地説。

  

  徐珺在去用戶家解決線路難題的路上。(中國電信上海西區電信局供圖)

  一輛代步車、一個線務員專用包,十幾年前,徐珺就是帶著這樣的“標配”穿梭在上海被各種違章建築填的滿滿噹噹的弄堂裏,當時為了給用戶做電話安裝和維護,攀爬上電線桿,順著混亂的線路尋找線路箱,發現箱子被遮擋在違章建築裏,便只好踩在違章建築頂層的石棉瓦上開始作業。不料,石棉瓦裝訂不牢讓剛剛站上去的他一下踩空掉下去,情急之下,他右手抓住旁邊的廣告牌。廣告牌上的鐵皮將他的手指劃破,露出骨頭,鮮血直流。那是徐珺從事工作的第一年。還有一次,用戶利用電話線引強電走線,結果徐珺在線路整治過程中,斜口鉗被強電打出缺口,所幸自身未受到傷害。

  線務員的工作環境複雜,時常伴有危險性,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更是不勝枚舉,但徐珺依舊癡迷。徐珺回憶,從業初期,第一次參加單位組織的線務員比賽就名落孫山,這件事對他的觸動很大。他在比賽過程中發現了很多自身業務上的薄弱環節。自此之後,徐珺就迫使自己利用業餘時間、工作中實踐的機會多去接觸、學習業務知識和技術。一次,徐珺在幫用戶電腦安裝介面卡的過程中遇到疑難雜症,從下午一直修到晚上10點半,最後被用戶很有禮貌的“請”了出去,第二天再回去,直到問題解決。“這對我們來説是很有意義的案例收集。”徐珺説:“那是我職業生涯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時間,因為那段時間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學到了很多東西,感到很快樂。”

  出於對工作的熱愛,學習更多業務技術、知識,給用戶帶來最優服務,徐珺經年累月間竟養成了“職業病”,每當朋友出國旅遊、出差,他總會請求幫忙拍攝一些當地通訊線路佈線的照片,走到哪都會留意當地的線纜佈線和箱體設備狀況。他喜歡收集與工作相關的各種接入終端設備、通訊線務員書籍。他也喜歡騎著非機動車走街串巷,他説:“因為這樣才能最接近中國通訊線務員的實際工作狀態。”不僅如此,徐珺還創建了一個名為“線務員之家”網站,與全國各地的線務員、技術人員、用戶、愛好者進行業務上的方法、經驗交流。正是由於當時的“網絡一線牽”,“徐珺工作室”也在日後得以誕生。

  結緣網絡 志同道合

  

  徐珺和工作室成員一起進行技術創新試驗。(中國電信上海西區電信局供圖)

  中國電信上海東區電信局的史晴是徐珺創新工作室的成員之一,他與徐珺就是結緣于網絡,“他就一直是網絡上懟我的那個人。”徐珺回憶道。最初,由於彼此的不了解,史晴對於各種榮譽傍身的徐珺並沒太多好感,總覺的徐珺提出的一些業務標準不接地氣,然而經過長時間的交流與了解,兩人發現彼此身上竟有很多共同點,於是由“懟”逐漸轉為“惺惺相惜”。徐珺説,兩個人都很聚焦于本身的崗位和工作,性格和脾氣互補,在平時的工作中史晴總會給自己提出很多建議和補充。

  據徐珺介紹,工作室實際上是一支“虛擬團隊”,由9人和一名編外人員組成,包含來自中國電信上海五個區局單位的同行和兩個農民工代表以及一名編外的極客網友。徐珺説,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長,他們都在通訊線務崗位上從事十年或二十年,有豐富的施工經驗。大家一起探討業務、解決疑難、創新技術,工作室裏總會有爭論,甚至爭吵,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誕生了包括“四小工具”“隱形電纜”“彩色標簽”等很多實用的創意,解決了很多昂貴進口設備都不能解決的業務難題,更為用戶帶去了良好的服務。徐珺説,我們彼此都是很好的朋友,“工作室的成員走到一起源於志同道合。”

  精神傳承 不忘初心

  

  徐珺進行技術培訓。(中國電信上海西區電信局供圖)

  徐珺創新工作室不僅進行技術創新,更為中國電信集團裝維人員培訓授課,培養人才,編寫包含《寬頻操作法》《用戶終端維護教程》等各類操作方法及教程,2013年還開闢了一個錄播間,工作室成員就利用業餘時間自主拍攝、剪輯暗線入戶操作法等教學視頻,毫無保留的向年輕裝維員們傳授技藝。

  

  徐珺和工作室的文化墻。(中國台灣網 張麗媛 攝)

  徐珺創新工作室進行技術傳授的同時更注重精神的傳承。在徐珺創新工作室有一面充滿文藝氣息的墻,與周圍擺滿各種工具的環境相比顯得“格格不入”,墻壁上貼滿了中國過去幾十年裏各種線務員工作的黑白照片,徐珺説,自己蒐集這些照片建成文化墻是為了鞭策工作室成員,也讓前輩們見證現在通訊線務的發展,“我們聚焦我們的專業領域,要知道現在,能預知將來的變化,要了解歷史,才能珍惜現在,才能應對未來的變化。”

  這些年來,由於對通訊線務的方面的創新,徐珺和他的工作室收穫了種種榮譽,此次又被中國國防郵電工會推舉為“大國工匠”之一接受採訪,徐珺説:“我沒有把自己當做工匠,我離工匠還很遠。”“四小工具”也好“隱形光纜”也罷,在徐珺看來,這些東西都很簡單,算不上很偉大的創新,“把這些東西同中國實際的佈線環境和中國的實際通訊線務員的施工方式相結合,我覺得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徐珺告訴記者,自己(線務員)只是通訊業務當中的一個步驟,讓用戶感受到最好的通訊服務,關鍵是把自己很簡單的事情做好。一次艱難施工完成的喜悅要遠大於這些榮譽的獲得。他們一直在堅持做他們原來一直在做的事情,在一些疑難的施工方面做嘗試,追求不斷地提高和改進施工方法,踏踏實實把工作做好。對徐珺來説每一次攻堅,穿通率和幫助用戶解決疑難比榮譽更重要。

  徐珺和他的工作室幾年來持續關注著世界技能大賽信息網絡佈線項目,鼎力支持中國參賽選手備賽。徐珺説:“我們離工匠還有很大的差距,這是我們一直要努力的,也是我們關注世界技能大賽信息網絡佈線項目的動力和原因,通過對標國際標準和方法,尋找新的突破。”

  在了解了徐珺和他的創新工作室後,人民網記者高媛感嘆,我很震撼,(徐珺和他的團隊做的)其實都是一些非常小的事情,只要用心去為用戶著想就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就是這樣的事情卻很少有人做到,工匠精神有很多種,(徐珺)完全是到了另外的一個高度。(完)

  “工匠精神”就是把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好,追求精益求精的結果,但更注重充滿樂趣的過程。——徐珺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