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安徽金寨:縣、鄉、村醫共體,貫通健康扶貧最後一公里

2018-04-25 21:42:5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廣網|編輯:靳松

  央廣網金寨4月23日消息(記者孫冰潔)如何能讓城鄉居民“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還能獲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安徽金寨通過打造新型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貫通健康扶貧最後一公里,讓生活在這裡的百姓真正享受到了醫改的福利。

  遠程醫療 讓貧困患者不出縣看大病

  51歲的貧困患者蒲霞光,家中有5口人,其中公公、婆婆與其本人皆患有重病,喪失勞動能力。蒲霞光的兒子在湖南上大學,丈夫打散工的收入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記者在金寨縣人民醫院的貧困戶健康病房中見到她時,她剛做完一場化療。2013年12月,蒲霞光在合肥濟民腫瘤醫院診斷為乳腺癌,經手術治療後康復。但健康的狀態沒維持多久,又于2016年2月份被診斷出卵巢癌,由於出現腹水,無法手術,只能進行化療。2017年,轉到金寨縣人民醫院的蒲霞光在該院腫瘤科共計住院9次,花費90657.95元,但通過安徽省金寨縣對貧困戶實行的“351”政策,即貧困戶本人自付金額在縣內不超過3000元,蒲霞光最終只需支付3000元醫療費。

  

  縣級醫院能否擔負起對癌症患者的診治?金寨縣人民醫院院長吳傑告訴記者,目前縣醫院與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是遠程會診合作醫院,並且是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如果遇到疑難雜症,由合作的三甲醫院大夫進行遠程診斷,我們根據情況來實施治療,遇到縣醫院不能解決的就轉診到上級醫院。”

  2015年起,安徽省首批15個縣啟動“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試點,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牽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組建醫共體,實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組建醫共體,關鍵在於改革支付方式。通過改革,各成員之間有了利益關係,從而真正建立起長期的合作。”安徽省衛計委健康脫貧辦主任楊緒斌説。

  慢病大藥房 購藥取藥“一站式”

  為方便全縣慢性病患者購藥,滿足特殊疾病慢性病患者用藥需求,金寨縣人民醫院于2016年開始籌建慢性病大藥房。該藥房採取掛號、開單、拿藥“一站式”。對慢性病患一律實行免費掛號、現場開藥、即時“一站式”報銷、並提供預約購藥服務,最大限度方便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該院針對貧困患者住院實行“先診療、後付費”。記者當日在金寨縣人民醫院採訪時,遇到不少前來排隊結算的貧困戶,其中一位病人家屬告訴記者,入院或結算時只需提供《扶貧手冊》、身份證原件及簽訂“先診療、後付費”結算協議後,不需要繳納住院押金,就可以辦理住院。

  “如果有病人需要的藥品我們暫時沒有,還可以幫助他代購。”金寨縣人民醫院慢病大藥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2017年,金寨縣人民醫院共計為52978人次患者提供慢性病購藥服務。其中貧困人口慢性病患者結算共計2515人次;“180”補償合計金額為349005.86元。

  據該院院長吳傑介紹,目前覆蓋的慢性病擴大到45組,對貧困戶逐人逐病進行鑒定發證。截至目前,全縣共為貧困人口慢性病鑒定發證20900人,對已核準發證的慢性病患者,簽約醫生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定期開展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慢病管理、健康諮詢等隨訪服務。

  除了對貧困人口實行一系列優惠政策外,2017年,金寨縣還對全縣68萬城鄉居民實施免費健康體檢,並新增DR等檢測項目;此外,還建立了全民健康體檢信息查詢系統,城鄉居民可查閱電子健康檔案和體檢結果,來隨時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醫共體”將分級診療落到實處

  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鄉村醫生楊靜(化名)是村裏現有的三位村醫之一,大灣村有3521名村民,其中貧困戶242戶,貧困人口717人,目前貧困人口已全部納入簽約服務對象。楊靜幾乎掌握著每名患病貧困戶的狀況,她需要定時上門給貧困戶送藥、看病。由於各個自然村之間相對分散,又是崎嶇的山路,最遠的時候楊靜走過近十公里山路。

  綜合醫改中,分級診療制度是“牛鼻子”,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就必須推動“首診在基層、雙向轉診”,但百姓看病是自由的,不能強制轉診,若僅靠提高基層醫保報銷比例難以有效引導,必須加快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引導建立柔性雙向轉診制度。安徽省衛計委健康脫貧辦主任楊緒斌向記者分析。

  鄉村醫生在最基層監控村民的健康狀況,遇到不能診治的,由上一層的鄉鎮醫院接手;疑難雜症,再接著向上轉診,這是分級診療的一般模式。楊緒斌認為,醫改的核心是提供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因此分級診療也應從這一核心出發,讓鄉鎮衛生院有實力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從而讓患者自願在基層看病。

  

  安徽省首創的縣域醫共體與其他省市的類似舉措最大的差別在於“共同”二字,即縣級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是利益的共同體、責任的共同體和發展的共同體。以膽結石這一常見病為例,金寨縣人民醫院院長吳傑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普通膽結石手術,在縣級醫院約需四五千元,在鄉鎮衛生院只要兩千左右。“這就説如果他(膽結石患者)能在基層診治的話,就能省下一半的錢,把常見病患者留在基層,符合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的利益,更能減輕患者奔波求醫之苦和醫療費用負擔。”吳傑説。

  

  為讓基層能留住更多患者,幾家醫共體牽頭醫院對金寨縣人民醫院實施精準幫扶,全院中級以上職稱醫生分別與鄉鎮衛生院醫師、村醫建立師帶徒關係,手把手、“一對一”專門幫帶。同時搭建遠程會診平臺,實現三方視頻交流,鄉鎮衛生院醫生可直接向大醫院專家在線請教。“在醫共體機制下,幫扶基層就是幫助自己。縣鄉村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不僅使醫共體的利益最大化,也最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吳傑説。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