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談】意大利學者:馬克思主義在西方有復興的必要性

2018-05-04 15:35:3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雪梅

  馬璠榮(意大利)

  2018年是馬克思共産主義運動史上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中有兩個特殊的日子值得紀念:卡爾·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以及《共産黨宣言》發表170週年。而這場歷史與文化的探討也引發了一個實質性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回歸在當下有何政治意義和理論意義?

  辯證看待馬克思主義在西方的回歸

  2008年爆發的經濟危機掀起了一場馬克思著作的出版熱潮,人們嘗試為西方盛行的自由資本主義尋找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甚至連傾向自由主義的權威雜誌都發出這樣的疑問:“卡爾·馬克思會怎麼想”(《經濟學家》2008/10/15刊、《時代週刊》2009/1/29刊)。然而,與其説這場熱潮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在西方世界的回歸,不如説其構建了一個勇於抨擊資本主義缺陷的“時髦的”德國思想家的形象,人們並沒有將馬克思的政治理論著作視為“能夠改變人們看待自身方式的偉大經典”(由英國歷史學家A.N.威爾遜提出)。

  這場由主流媒體掀起的馬克思主義回歸潮對思想家本身和其作品中的主要指導思想拆分看待的作法,掩蓋了《哥達批判綱領》中闡述的激進政治、《論猶太人問題》中揭示的批判力量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獨特的現代性,更加忽略了《共産黨宣言》中分析和啟迪的力量以及《資本論》中對政治經濟更高層面的批判,反而對其進行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反轉: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譴責哲學家無法改變世界,而今天他的著作卻被莫名其妙地放置在一個“偉大思想家”的殿堂之中。他就這樣成為了“以不同方式解讀世界”的哲學家群體中的一員,而不再是實踐哲學之父。這樣做的目的是打造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悲劇角色,把他的哲學解讀成對社會變革和“現實轉型”的無能為力。

  而馬克思主義回歸的擁護者不僅僅是自由主義思想家。長久以來,意大利一直缺少有關馬克思主義現狀和前景的政治理論探討,左翼力量在意大利和部分成熟資本主義國家已宣告失敗,其影響力逐漸衰弱並日益邊緣化,這也體現了進行馬克思主義探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充分認識到自己對馬克思主義歷史繼承者的批評過於激進,但我深信帶來失敗的部分原因恰恰在於這種歐洲中心論和西方視角的思潮。

  西方馬克思主義和東方馬克思主義有所不同

  面對再次席捲發達國家的大範圍貧窮以及日益增長的社會不平等和戰爭威脅,左翼勢力長期缺席意大利和西方政壇,它無法真正獨立於帝國主義制度,並以輸出西方民主的形式為新帝國主義的回歸鋪平道路,同時,左翼勢力還傳播了歐洲中心主義和無意識的種族主義偏見。這是哲學家多梅尼科·洛索爾多的基本論點,他認為這場危機的原因在於: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世界其他地方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發展相脫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所謂“新左翼”運動和1968年運動(今年是該運動五十週年)産生了巨大影響,並在蘇聯解體後成為一家獨大的理論思想。這種思想(其擁護者是內格裏,哈特,齊澤克,甚至更早的福柯或阿倫特)推動了反殖民鬥爭和生産力的發展,促使在西方以外興起的社會主義運動提出了讓數億人脫離貧困和饑餓的目標。

  這些政治和哲學思潮帶來了對列寧主義的長期思想攻勢和不斷的修正運動。實際上,列寧代表了西方和東方馬克思主義之間的聯繫,他的思想使馬克思主義經歷了如此顯著的創造性發展,以至於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中他的名字與馬克思的名字緊密相連。這也指明瞭西方工人運動與東方殖民地人民的抗爭之間的戰略和必要聯繫。列寧作為一名世界主義者,為世界共産主義運動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基礎: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基本是歐洲範圍內的,共産國際則是全球範圍的。十月革命的歷史進程凸顯了被壓迫人民的作用,不僅成為工人運動的歷史轉捩點,而且成為了全人類的歷史轉捩點:在馬克思主義“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的基礎上加上了十月革命的“所有被壓迫的國家和人民聯合起來” 這一口號。

  吸取教訓才能迎來馬克思主義在西方的復興

  在今天的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已經演變成為一種小眾文化,然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馬克思主義曾在意大利達到空前的高峰,並在文化領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諸多雜誌和出版社也都致力於馬克思文化的傳播。與此同時,意大利共産黨也開始利用文化工具來開展宣傳工作:他們發行黨刊、建立黨校和相關機構,以在全國範圍內培養眾多具有工會與群眾組織工作經驗的黨員幹部和積極分子。此外,“新左派”及意共內部的一些組織也經常利用理論期刊和文化據點來展開黨內的論戰。

  八十年代,馬克思文化在意大利開始走向衰落。其不僅遭到“外部”環境(資産階級意識形態)的衝擊,還受到“內部”發展(黨內社會民主化轉型的客觀趨勢和對東方馬列思想的疏遠逐漸顯現)和“側面”輿論(出現了一批對黨內論戰産生了重要影響的雜誌期刊與研究機構)的影響。

  飽受影響的意大利共産黨在九十年代初期宣佈解散,隨之而來的則是意大利重建共産黨的成立,後者建立於折衷主義和薄弱的意識形態基礎之上,更像是對意共基因轉變(左翼民主黨)的一種對立性回應。

  在這一時期,仍有少數期刊雜誌和出版社致力於新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有機發展的相關研究,然而由於影響規模相對較小,這些理論刊物已不足以促進意大利國內的馬克思主義産生有機的持續性變革。

  在這種困難局面下,在馬克思主義運動在意大利遭受衝擊併發起反擊的近40年時間裏,葛蘭西(意大利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編輯注)曾經的名句展現出了它的權威性和預見性,正如其名著《獄中札記》中所寫的那樣:“每一次衰敗都會引起文化與道德上的混亂。我們需要質樸、耐心的人,直面恐懼而不絕望、遇到蠢事而不狂熱。要做到理智上的悲觀主義,意志上的樂觀主義”。

  當前,亟待意大利馬克思主義者們完成的任務主要是協調和組織基礎性共産主義文化的重建工作,以使其能夠廣泛傳播經典文獻,並借鑒不同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過程中的相關經驗(如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所制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其重點應側重於整合、集中一切現有的資源(人力和物力),並保證工作的連貫性。

  這並不是一項沒有希望的工作:那些不屈從於帝國主義的、或由共産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思想領導的國家和人民,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舞臺上的主角。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崛起,越南、古巴等社會主義共和國和金磚國家的發展與進步,都向我們展示著原殖民地國家走向獨立和解放、平衡社會各階層關係以造福民眾和無産階級的光輝業績。

  在東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對比中,我們可以吸取過往的教訓並借鑒相關的歷史經驗,以復興意大利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而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也為我們重建研究思路這一必要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作者:馬璠榮,意大利共産黨對外聯絡部協調人、記者。  翻譯:張碩 冀媛 李夢非)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