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 重見牽掛中的那個小女孩——記者回訪汶川地震當事人

2018-05-07 14:22:3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金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2008年5.12大地震後,記者黎萌在茂縣鳳儀小學操場災民安置點拍攝到的陳琳旋,當時她10歲,念四年級 攝影:黎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2018年4月27日,黎萌和陳琳璇在校園內邊走邊聊 攝影:鄭建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2018年4月27日,黎萌與陳琳旋在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內舉著當年的照片合影 攝影 劉浪濤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記者 鄭建超)一張純真的小娃的臉,十年來都牽動著國際在線記者黎萌的心。他從多渠道打聽到,這個叫陳琳旋的小學生如今已經讀大二了。十年過後,她還好嗎,她又長成什麼樣子了?5.12汶川地震十週年前夕,記者黎萌從北京踏上了前往汶川、茂縣的回訪之路。

  十年前,國際在線是最先進入地震災區採訪報道的中央媒體之一,黎萌就是當年不畏艱險進入受災嚴重的茂縣採訪過的記者之一。在茂縣採訪的過程中,有一個小女孩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震發生後,災區都處於悲痛之中,包括黎萌所見所感也是如此。但是一天,他在茂縣鳳儀小學受災群眾安置點採訪過程中,一群童真的小學生開心玩耍的快樂場面吸引了黎萌的關注,這其中就包括此次回訪的陳琳旋同學,這一群孩子在地震中都沒有受到傷害,黎萌用相機記錄了十年前那一刻暖心的鏡頭。

  4月25日,50多歲的老記者黎萌從都江堰驅車前往汶川縣,想先見一見孩子的母親。從都江堰前往汶川那天,天空下起滂沱大雨,風雨不能阻擋回訪的決心,黎萌冒雨前行。途中實在是很睏了,為了避免疲勞駕車不安全,黎萌將車停在路邊稍作休息後,買來幾瓶可樂喝。他説,喝著可樂味道刺激,可以提神。不巧的是,到汶川後陳琳旋的母親因為工作原因不在汶川,只有陳爸爸在汶川森林公安局可以一見。

  黎萌還牽掛著當年的小學校。次日驅車重返十年前乘坐直升飛機去過的茂縣。車行在阿壩藏羌自治州的大山之中,大山蒼茫,情係舊地。鳳儀小學的舊址早已經改建為童心幼兒園,受損嚴重的風儀小學異地重建。隨即黎萌又驅車來到新鳳儀小學,但見新學校面貌嶄新,正是放學時分,家長們正圍攏在學校門口接送孩子,好一派祥和景觀。

  不容多看,黎萌又驅車南下,前往汶川森林公安局的漩口鎮派出所與陳爸爸聊一聊這些年來的變化。在汶川森林公安局某派出所我們見到了陳爸爸,這是一位敦厚的中年人。他向我們講述起這些年來的家裏的變化,由於工作原因,長期與家人都是聚少離多,尤其對於陳琳旋來説陪得更少,言談中多少對孩子有虧欠之意。從他口中,我們也得知,陳琳旋是一個比較樂觀乖巧的孩子,現在已經20歲了,在四川大學錦江學院讀大二。陳家在地震之後的十年,日子也是越過越好了,不幸中的萬幸是陳家在地震中沒有受到人員傷害。“心懷感恩之心做事,並在工作中引導更多的人感恩。”經歷過地震之後的陳爸爸以這樣的座右銘為人處世。

  離開大山中的這個派出所已是晚上8點過。黎萌顧不得休息就繼續驅車前往眉山,希望能夠早點見到她,從川西北汶川到茂縣,再到川南眉山,連日來,近千公里的駕車回訪,黎萌幾乎都是馬不停蹄,日夜兼程。

  27日,黎萌終於在錦江學院校園內首次見到了十年前拍過的陳琳璇。十年可以有多大變化,十年已經讓老記者黎萌兩鬢斑白,當年童真的小娃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兩人如同父女一樣走在大學校園的道路上,在圖書館、草坪、食堂等地拉起家常、談心,暢談十年的變化。“學習怎麼樣,以前的同學怎麼樣了,壓力大不大,耍朋友了沒有……”近3個小時的時間很快過去。

  臨別前,陳琳旋告訴記者,自己一家及親朋好友很幸運,在大地震中無人受傷,但有很多人在那場災難中失去了親人。“我們不能忘記那一刻,但也應該翻開生活中新的一頁了,以嶄新的姿態過好每一天,我覺得未來有更多值得我們去期待的東西。”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