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林芝市魯朗鎮扎西崗村用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

2018-05-10 17:40:05|來源:中國西藏網|編輯:楊磊

  

  扎西崗村迎來各地慕名前來參觀的黨員群眾。 通訊員 李玉領 攝

  崗村藏語意為“吉祥坡”。打開搜索引擎,輸入“扎西崗村”四個字,彈出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關鍵詞:“中國最美鄉村”“全國文明村鎮”,自治區級“小康建設示範村”“生態村”……

  一條條信息,一個個故事,一塊塊招牌,輝映著村公房上的金色黨徽。黨徽下面,“黨建引領,旅遊驅動,致富群眾,共建小康”十六個大字格外醒目。

  黨建引領—— 為村莊發展凝聚合力

  守著金山過著窮日子,守著美景無心看風景。30多年前,扎西崗村是一個僅有十幾戶村民散居的小山村,道路泥濘不堪,住房破舊矮小,群眾生活貧困,只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

  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仁青次仁召集全村的8名黨員和村幹部説,黨員吃苦在前,幹部先幹一步,必須讓群眾過上吃、住、穿、用都不愁的好日子。於是,村裏辦起了文化夜校、建起了農家書屋,黨員和村幹部帶領群眾鋪平拓寬了進村道路,並派年輕人到其它地市學習。同時,鼓勵以“名片大叔”扎西平措為代表的6戶群眾率先建起了家庭旅館,做起了馬匹出租、特産銷售、藏餐體驗、遊客住宿等生意,使群眾的生活逐漸改善,腰包越來越鼓。30多年來,黨員由8名增加到45名,收入增加了65倍,有一半以上的家庭資産超過百萬元。

  現任村黨支部書記巴桑次仁,從年輕時就耳聞目睹黨員幹部的模範作用和村莊的發展變化,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于26年前加入黨組織,在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崗位上一幹就是16年,幹出了成績和擔當,2013年作為優秀村黨支部書記轉錄為基層鄉鎮公務員。

  2005年,扎西崗村和仲麥村合併為扎西崗行政村,那時賬面上僅有17塊錢,而13年後的今天,村集體賬面餘額達到了115萬元。數字敘説著變化。對此,作為“領頭雁”的村黨支部書記巴桑次仁深有感觸:只有注重發揮村級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才能使兩個村的群眾擰成一股繩,才能匯聚帶領群眾發展致富、和諧穩定的強大合力。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四講四愛”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村黨支部不斷豐富教育形式,通過組織黨員群眾觀看愛國主義電影,邀請老支書、老黨員授課,村民大會前唱國歌、每天播放藏語黨章等,使黨員意識不斷增強,群眾思想不斷進步,為村莊的發展凝聚了強大合力。

  如今的扎西崗村,擁有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村公房和附屬建築,景色優美、功能完備。村公房集黨員活動室、婦女之家、便民服務大廳、便民超市等功能為一體,成為群眾議事、辦事、學習、娛樂的主陣地。

  旅遊驅動—— 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家庭旅館的蓬勃發展雖然讓群眾嘗到了甜頭,但粗放式管理、散漫的經營卻讓遊客感到不滿。經營初期,搶客宰客、惡意競爭、衛生投訴等問題時有發生,甚至造成親戚鄰居失和。

  沒有規範的經營,就沒有長久的發展。扎西崗村黨支部找準癥結、對症下藥,于2012年在魯朗鎮成立了首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健全管理機制和運作模式,著力提升旅遊檔次品牌,規範經營管理、暢通投訴渠道、加大處理力度、全面提升旅遊服務品質。

  2016年5月,扎西崗村黨支部創新開展“黨員示範戶”評選活動,採取黨員自評、群眾參評、支部定評的模式,每半年評選一次,截至目前,共表彰掛牌了14個“黨員示範戶”,在全村形成了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黨員群眾帶頭投身旅遊業經營、爭當文明經營戶,先鋒模範作用得到發揮,夯實了全村旅遊産業健康文明、持續發展的組織基礎。

  扎西崗村黨支部還發揮巴宜區旅遊局派駐優勢,邀請中山大學專家教授為村莊規劃旅遊發展之路。組織黨員群眾和從業者赴雲南、四川、廣東等地實地考察,學習先進管理經驗。村裏每年都會就旅館經營、政策法規、急救常識、消防知識等方面開展多次培訓,打造“吃、住、行、遊、娛”一站式旅遊服務産業。2016年8月,扎西崗村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合作社+農戶”旅遊扶貧示範項目。2017年,全村共接待遊客7.1萬多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91多萬元。

  富而思進,有了資金積累的村集體著眼長遠,近年來先後投資191.54萬元修建了洗車場、洗衣房、演藝廳和林下資源烘乾房,創辦了自行車租賃項目,建起了村集體商品房,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100萬元的經濟收入,4戶共8名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管理經營如期脫貧摘帽。

  談及發展變化,在扎西崗村駐村的巴宜區旅發委副主任、駐村工作隊隊長胡猛感觸良多: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區兩級政府和援藏工作隊累計投入資金2100多萬元,為村裏建起了農家樂專業合作社、村莊排污排水、橋梁改擴建、村文化活動中心、環形旅遊線、星級公廁、停車場等10多個項目,使旅遊配套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目前,村黨支部以建設高原森林氧吧、高原農耕風貌園、傳統藏式民居和民俗文化體驗館為目標,依託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桑傑莊園”,全力打造升級版“生態型、文化型旅遊新農村”,構建全域旅遊的大格局。

  共建文明—— 為社會和諧增添動力

  惠從何來?惠及何處?恩向誰報?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代表扎西平措大叔在為群眾上黨課時説:“共産黨帶來的惠民富民好政策,就是我們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源頭,我們要打心眼裏感謝黨,自覺用行動來報答黨恩、回饋社會、互助鄰裡,匯聚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強大正能量。”

  困難時想著別人的困難,需要時想著別人的需要。2014年5月,村民嘎瑪的丈夫次仁因車禍在市區115醫院住院治療,嘎瑪在乘坐計程車到醫院的途中撿到了一個裝有大額現金和單據的錢包,急需用錢的她立即通過身份證聯繫到失主,當天下午便將錢款票據原封不動地交到失主手中。失主索朗達瓦特意為嘎瑪製作了一面“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的錦旗。在駐村工作隊的簡報中,每年都有許多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近6年來,僅工作隊掌握的家庭旅館經營戶拾金不昧的事例就有40多件,向遊客返還財物總價值達10多萬元。“當好人、做好事”已成為群眾行為準則。失主用錦旗和感謝信表達對扎西崗村群眾傳遞正能量、傳播真善美的敬意,自2008年以來,村裏黨員群眾自發為災區和需要幫助的群體捐款達18.7萬元,各類受表彰人員主動將發放的獎金轉送給需要幫助的人,這個傳統堅持了10年。

  困難相幫,喜事相賀。農忙時節,黨員群眾自發為家有困難的群眾統收統種;婚喪嫁娶,全村出動齊幫忙,村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家庭。2013年,五保戶次仁多吉因腦血栓暈倒後,村民第一時間將他送到醫院,每天派出兩名黨員輪流悉心照顧,一個多月後老人便痊癒出院了。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成,村裏已走出14名大學生,扎西崗村呈現出一片鄰裡和諧、人心思進的景象。

  (通訊員 王顯琴 李玉領 記者 謝筱純)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