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國際銳評:默克爾第11次訪華,如何化解歐洲的焦慮?

2018-05-22 21:07:5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德國總理默克爾即將開啟第十一次訪華之旅,這也是她四度連任後首次對中國進行訪問。臨行前,默克爾親自拍攝視頻介紹了訪問行程,強調推行多邊主義的重要性,視頻封面用大號字體寫道“與中國緊密合作”,非常醒目。媒體認為,這表明默克爾政府非常看重這一次中國之行,其背後是歐洲面對美國單邊主義擠壓的憤懣與焦慮,以及如何發力應對的考慮。

  近日,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保加利亞歐盟成員國領導人集會上發表講話,聲言美國“朋友”的行徑如果如此,也就無需“敵人”的概念了,呼籲歐洲“丟掉幻想”,“依靠自己”,顯示“團結與決心”。出席集會的歐盟各國領導對此呼應,表示面對氣候變化、增收關稅、伊朗核協議等美國製造的問題,需要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美歐關係撕開明顯裂痕,歐洲如何反制美國單邊主義,成為當前國際關係複雜演變中一個突出關注點。

  特朗普執政後,美歐盟友關係面臨“變臉”。其實,美國並非不再要歐洲盟友,而是要居高臨下地指點盟友,並且經常不顧和背離盟友的政治訴求,脅迫盟友出讓經濟利益,包括提高對聯盟的費用擔當等。近幾個月來,特朗普提拔右翼人士擔任重職,對外保守、單邊主義得到更大支持,與歐洲矛盾升級。

  美國繼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之後,又退出伊朗核協議、堅持對歐洲進口商品加稅,全面打擊歐洲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重大決策和利益。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相繼赴美,希望能當面勸阻美國逆行,但是特朗普除與前者大秀親昵、對後者臉色稍好外,對歐洲重大關切置如罔聞,依然故我。這就使得歐洲對美國更加不滿。

  目前,歐盟在國際上廣泛爭取對伊核協議的支持,準備抵制美國對與伊朗有經貿往來的歐洲企業的制裁,提出美國對歐洲加徵關稅後的強硬反制措施等,頗有力度。但國際輿論認為,歐洲對付美國的單邊主義還受到一些因素的牽制,沒有“長期的戰略設計”,如何持續值得質疑。

  確實,歐洲在抵制美國行動中存在困惑。一是,放眼全球,歐洲依然相當廣泛地保留與美國的共同利益和配合行動。這包括齊頭推進北約、歐盟東擴,遏制俄羅斯的大目標總體一致;以美歐為主組成打擊“伊斯蘭國”聯盟;法、美商定繞過聯合國聯手空襲敘利亞;美歐領銜的七國集團依然力圖以西方立場左右國際輿論、壓制新興力量等。如此,歐洲在國際事務中主持正義、平等的公信力存在缺憾,多邊主義的觀念與實施有所折扣,難以真正對抗美國單邊主義。即便在經貿領域,歐洲在支持自由貿易的同時,也需同樣要求自身不搞保護主義。

  二是,歐盟領導強調“團結一致”應對美國壓力,但事實上歐盟內部在對待美、俄兩大國的問題上政見不同。例如,東歐大國波蘭與美國結為密友,格外冒尖地力促美國在歐洲軍事存在,抵制美國壓力無從談起。近日,美國駐以色列使館搬至耶路撒冷,歐盟理所應當地採取抵制態度,但中東歐幾國卻派代表出席了美國新使館慶祝活動。

  後冷戰時代,歐洲很不習慣美國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獨斷專行,不願自身獨立的價值觀、利益與國際影響受其抑制,因而美歐關係波瀾起伏,摩擦不斷。但是,歐洲仍將冷戰後不肯散夥的西方聯盟——北約視為其重大乃至根本利益所在,絕不願因與美國摩擦而付出陣營分裂的代價。例如,2003年法、德兩國堅決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但之後美歐關係並未漸行漸遠,相反較快平復,歐洲內部甚至出現了對法、德反美過度的反思。

  總之,飽嘗美國單邊主義苦頭的歐洲,蓄滿了對其抗爭的意願與採取行動的動力,但因拘泥于自身立足的營壘與外交觀念的短板,行事畏首畏尾。

  與此同時,中國以博大胸懷,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在國際事務中維護公正、正義、共贏,在世界經濟領域力促國際經濟秩序的穩定與經濟全球化。近期,中國宣佈全方位大力擴大開放,與全球共享本國發展、改革紅利,尤其具有感召力。中國還以堅定的決心,有理、有利、有節的方式,沉著應對掀起此輪單邊主義逆流的美國的挑戰,經過艱苦談判,合理解決分歧,避免了貿易戰,成為推進國際關係良性發展的中流砥柱,增強了歐洲反制單邊主義的信心。

  在當前形勢下,中歐領導人已經頻繁互訪,密集政治磋商。日前,中國國務委員、外長王毅訪問了法國、西班牙、葡萄牙三國。很快,德國總理默克爾又要到訪中國。基於中歐雙方戰略合作關係,相信訪問能進一步深化雙方的政治共識與互信,在國際活動中有更多了解與配合,同時使中歐、中德在經貿領域,包括“一帶一路”項目中的互利合作進一步開展,為維護全球多邊體系和自由貿易注入更多正能量。

  (作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邢驊 )

標簽:默克爾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