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打造豬圈裏的“生態圈”

2018-05-28 21:11:1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廣網|編輯:楊玉國

  央廣網天津5月28日消息(記者劉陽)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發展和創新的眼光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業不再是一味向土地索取,而是發展一種可持續、可循環的生態圈。近日,央廣網記者走訪天津市薊州區牧凱豐黑豬養殖基地,看章師傅如何在豬圈裏構建“生態圈”。

  “呼嚕,呼嚕”,章師傅兩步並作一步跨入一片梨園,五六頭黑豬聞聲從樹蔭下跑了出來。領頭的黑豬皮毛光滑,在陽光下慵懶地蹭了下梨樹,可惜五月份的果子還未結好,只震落了幾片葉子。“我們散養的這群黑豬不吃飼料都吃五穀雜糧,等果子成熟就吃梨,天氣涼了還會加些板藍根、板栗呢。”天津市薊州區牧凱豐黑豬養殖基地的負責人章貴峰説。眼前這片土地已經成為這群黑豬的“伊甸園”。

散養黑豬在梨樹下乘涼

  創業之初困難重重 章師傅為黑豬“減肥”

  章師傅來到天津市薊州區鄉村創業純屬偶然。當時剛剛部隊轉業的他去市場買菜,偶然發現市場售賣的豬肉都是白豬肉,沒有找到小時候常吃的黑豬肉,章師傅想了下,索性決定自己養黑豬。剛開始家人聽聞他要到山裏養豬都不同意,章貴峰父母説:“你好不容易從村裏走出去,怎麼又要回村裏養豬?”為此,章貴峰父母一年沒有和他講話。“老婆一聽要養豬覺得丟人,一年都沒讓我回家。”章貴峰説。但是,章師傅覺得生態養殖有前途,他在網絡上學習了養殖知識,看好了薊州區山區半山腰的一塊地,兩面呈45度角的斜坡,他説:“這樣的環境通風好,豬不容易生病。”剛開始村民並不願意租用給他,村民們想到豬應該是養在平地圈裏,沒聽説過斜坡養豬的。章師傅不氣餒,一戶戶拜訪,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告訴村民,最後和村民達成15年租賃協議。

  場地確定後,章師傅趕緊引進抗病性強的山東煙臺黑豬種豬。章師傅説:“開始養豬時不懂黑豬是瘦肉豬,它們一餓我就喂食,結果7、8個月漲到300多斤,肉質肥,破壞了口感,銷量也不好。”章師傅四處求教,天津農學院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學院教授郭亮表示,散養黑豬前期已經做的很好了,通風坡地便於動物運動,但是黑豬的賣點應該是瘦肉豬,所以不能喂食太多增長贅肉。章師傅聽從專家指導把黑豬的伙食大調整,從原本不間斷喂食改為更為規律地喂食,食物改良為水果、蔬菜、穀物,甚至中藥材。改良之後,黑豬的存活率幾乎達到100%,患病率也大大降低。2016年,他與天津農學院簽署協議,讓專業學習動物科學的同學將這裡作為基地,展開科學研究。大學生可以在這裡進行科學實驗,同時也可以為養殖基地提供更多畜牧資料。

  邀請專家科學規劃 打造豬圈裏的“生態圈”

  牧凱豐黑豬養殖基地在郭亮教授的幫助下研究出豬圈裏的“生態圈”。郭教授説:“因為該養殖基地的黑豬喂食沒有化學飼料,所以豬的排泄物可以直接回歸自然,但是僅僅回歸自然還不夠,我們想讓它不浪費,循環利用。”

  在黑豬養殖基地不僅養殖了黑豬,同時養殖了雞、鵝,種植了梨樹和各類蔬菜。郭教授表示,豬可以在梨園裏運動和吃食,豬的排泄物可以放在指定區域進行自然發酵,生成許多蛆,而這些蛆可以喂食雞,然後再讓雞的排泄物作為肥料,為蔬菜和梨樹進行施肥。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化學藥物,提升黑豬存活率的同時也成功打造了豬圈裏的“生態圈”。

郭教授和學生在配比豬的飲食套餐

  像郭教授這樣經常往返在鄉村和城市的專家不止一個。近年來,天津大力開展科技下鄉工作,將專家學者邀請到田間地頭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天津市科協副主席盧雙盈表示,天津長期發展科技下鄉系列活動,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學者解決農民實際問題,引導啟發他們用科技的手段去致富,最後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富裕。

  “剛開始養豬真不掙錢,一直賠錢,直到2015年才開始盈利。現在年銷量達到190萬元。”章師傅開心地説。

  現在,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關注更綠色、更環保的食品,生態養殖已經被更多人認可,並且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綠色食品有市場,農民更有幹勁,借助專家科學規劃,創新發展,進一步打造綠色環保新鄉村。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