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放牛娃”成為致富帶頭人

2018-05-30 20:17:34|來源:中國西藏網|編輯:楊玉國

  中國西藏網訊 以前,西藏農牧區的部分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不足,“送子女入學不如在家放牛”的傳統觀念讓很多本該是上學年紀的孩子,成了放牧牛羊的牧童。

  家住昌都市貢覺縣的斯郎晉美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因為父母對教育的不重視和家庭貧困等原因,他沒有像同齡孩子一樣走進校園,而是幫家裏放牛。

  “當時,我看到同齡的有些孩子去學校學習很羨慕,我自己還是很嚮往去學校學習的,因為家庭原因我最終還是沒能進到校園。”提起當年上學的事,斯郎晉美有些遺憾。

  十幾歲時,斯郎晉美就跟著村裏人出去打工賺錢了,但他一直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在工地上,斯郎晉美一邊幹活一邊跟工地上的漢族師傅學習漢語,一有空余時間他就“纏著”師傅教他中文拼音。“師傅教的拼音對我幫助挺大的,通過拼音我自學了很多漢字,現在常用的漢字我基本都認識。”在與斯郎晉美的聊天中不難聽出,對於那位教他拼音的啟蒙老師他心懷感激。

  後來,斯郎晉美又接觸到一樣新鮮事物——電腦,這讓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候,我表哥有一台電腦,他使用時我就在旁邊看著偷學。”斯郎晉美告訴記者:“現在看到的合作社簡介就是我自己做的。”記者見到,合作社簡介上用漢文寫著産品簡介、生産規模、進貨渠道、銷路和主要困難等基本信息,産品簡介中還插了産品圖片,內容簡單明瞭、圖文並茂。

  2015年,通過自學掌握一定文化知識的斯郎晉美和四個合夥人抓住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機遇回鄉創業,依靠當地(西藏昌都市貢覺縣相皮鄉桑珠榮村)民族手工藝技術,使用當地羊毛、牛皮、木材等原材料,生産具有民族特色的藏式木箱、藏裝以及藏族群眾日常用品。通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合作社的産品優勢,合作社産品除銷往昌都市以及西藏自治區其它地市外,在四川、甘肅、雲南、青海等藏區也有不同的銷售額度,截至目前,合作社産品銷售額已達150余萬元,純利潤達60余萬元。

圖為合作社生産的藏式木箱 攝影:陳衛國

圖為製作藏裝的布料 攝影:陳衛國

圖為合作社生産的藏族傳統馬包 攝影:陳衛國

  在黨和政府的優惠政策下,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年輕的斯郎晉美已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他和合夥人積極響應扶貧政策,吸納13戶貧困戶中的13人到合作社學習木箱等手工藝品的製作技術,並每月發放3000元的工資。

  “在現在社會沒有文化知識寸步難行,良好的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談起創業斯郎晉美深有體會。同時,他告訴記者,以後一定會讓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據了解,通過多年來不斷地、反復地、深入地宣傳引導,西藏農牧民群眾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非常高,曾經“送子女入學不如在家放牛”的傳統觀念已基本消除,很多家長不僅主動把子女送到學校讀書,還渴望接受更好的教育。(中國西藏網 記者/賈華加)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