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奮鬥者  做實干家

2018-06-12 14:28:51|來源:人民網|編輯:賈雪靜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向廣大青年提出的四點希望,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為新時代青年指明瞭前進的方向。這四點希望,其根本點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出發點在立鴻鵠志、做奮鬥者,著力點在求真學問、練真本領,落腳點在知行合一、做實干家。青年成長為有理想、有學問、有才幹的棟樑之材,四項素養缺一不可,最終需要在力行和實幹中實現。

  “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古往今來,無論通達美好夢想,還是成就壯麗事業,坦途只有一條,那就是一往無前地實幹;捷徑只有一種,那就是久久為功地力行。多少青春年少,都喜歡指點江山,都夢寐少年得志,都渴望年少成名。不能不説,渴望遠方、敢於夢想是青年的優勢,但眼高手低、馳于空想、怠于實踐也往往是青年的劣勢。所以許多“過來人”總會告誡,“少年得志大不幸,千金難買少年窮”。未經磨礪的青春稱不上美麗,知行合一、嚴謹務實、苦幹實幹,夢想才會成為青春騰飛的翅膀。

  100年前,國學大師章太炎在一次演講中談及青年弱點,尖銳指出青年“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其結果不是僥倖,便是退卻”“虛慕文明”“好高騖遠”等多處不足。至今看來,這些提醒依然充滿警示意味。青年時期是人生大廈奠基的關鍵階段,最忌浮于不切實際的空想,最怕做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果瞧不上吃苦耐勞,不遷就平凡崗位,容不了基層苦累,生命因何變得堅強?如果心氣旺盛、眼光高蹈,空想坐等幹“大事業”,豈不會誤入紙上談兵、臨淵羨魚、守株待兔的歧途?

  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時,就曾講述過一個實幹躬行的故事。正定七吉大隊有個名叫鄭春林的青年,年幼患小兒麻痹症,一條腿有殘疾。然而他並沒有自暴自棄,自費到北京學習繪畫、照相的技術,給群眾畫影壁、畫炕箱、照相來養活自己。他還在家裏搞起養貂的家庭副業,並主動向其他青年傳授技術,帶動起許多養貂戶。通過努力,他在七吉大隊蓋起了第一棟小樓。鄭春林不悲觀、不等待,創造出脫貧致富、幫扶鄉里的不平凡事跡,堪稱那個年代的“勵志哥”。而這,正是知行合一、實幹苦幹的力量。

  試看今日青年,總有許多閃光點令人艷羨:80後與改革開放共成長,知識充實、眼界豐富;90後與互聯網浪潮共進步,思維活躍;00後出生於21世紀,沐浴著全球化的紅利,視野寬廣、開放自信。但是另一方面,青年的知識體系搭建尚未完成,價值觀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所以總離不開師長親朋的指導澆灌,總需要到實踐的大熔爐裏百煉成鋼。青年既立鴻鵠志、求真學問,也做奮鬥者、做實干家,必將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沒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平凡的,因為孜孜不倦的付出生命所以氣象萬千,因為百折不撓的奮鬥生活所以洗盡鉛華。“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無論青春場景如何變幻,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腳踏實地、苦幹力行,青年一定能創造出彩人生、成就有益於時代和人民的事業。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12日 19 版)

  (原標題:做奮鬥者  做實干家(青年觀·做新時代青年⑤))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